第384章 一封家书(2 / 2)
陈母接着往下看,信上写着:
“妈,我现在刚来片儿城,啥都得从头开始,上报纸也不是头版就上了第三版,照片也小。但我有感觉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给家里邮了10份儿日报,咱就别麻烦我田叔了。10份儿糊墙都够了。”
陈母无奈道:“你说这孩子!要是有他的大照片,邮回来10份贴门上还行。”
“那照片一打眼看就是张国强,”不知道的还以为张国强是咱家的呢。”
这也没法贴门上啊。
就在老两口凑在一块儿看信的时候,陆局的报纸和信件也第一时间飞到了王轻舟的手里。
厂长办公室
王轻舟看着片儿城日报小小的第三版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这小陈儿,还算中规中矩吧。”
办公桌的对面,于岸山着看报纸,笑着说反话:
“我看分明就是偷懒了!”
“这陈露阳前前后后去片儿城快小半个月了,才弄了个修理中心开业,连上报纸都只上了个第三版,应该扣他工资,给他点教训。”
王轻舟瞥了于岸山一眼,笑道:“你倒是心更狠。”
说着,
王轻舟打通屋里电话,叫来了办公室牛主任。
“老牛,把这张报纸贴在宣传板上,让大家都看看。”
王轻舟将片儿城日报递给牛主任,开口吩咐。
牛主任快速扫一眼报纸上的标题和内容,问道:
“厂长,您看要不要咱们往省报投个稿,让省里也给咱们宣传宣传”
王轻舟点头:“弄一个吧,稿子什么的你去把握。”
牛主任点头:“好的厂长。”
说完,牛主任拿着报纸,轻声关门离开。
办公室再次留下了王轻舟和于岸山两个人。
“厂长,老董怎么样了”
于岸山开口询问。
董江潮领着从上半年就领着飞升车间的人去了蓝海搞直升机测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听说蓝海那地方条件可不比省城,环境艰苦的很。
董江潮老胳膊老腿儿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下来。
“现在还在飞行测试,说是进行噪音监控,估摸今年冬天老董就能回来了。”
于岸山问:“那边老董吃穿用行够不够用不用给他寄点”
王轻舟道:“该寄的都寄了,老牛他们一直盯着,说回来省里刚刚给我打了电话,咱们厂的玩具小汽车下个月差不多就能进驻片儿城、鸿津、北河的国营和外贸商店。”
“这几天你跟玩具生产和组装车间的同志们再碰个头,一定把质量抓严抓好!尤其是那批高端玩具小汽车,一定不能出错。”
于岸山道:“这件事情王厂长您放心!我保证走出车间的每一辆玩具小汽车,质量都有保证!可是……”
“可是什么”王轻舟问。
“可是就是厂房不够,玩具小汽车的生产线太少了。”
于岸山皱眉道:“之前咱们重新修建的几个旧厂房虽然现在改成了玩具加工车间,但是地方还是不够,得扩。”
现在东西有了,可以销售的渠道也有了。
但是东西数量却不够了。
王轻舟提起这事儿也叹了一口气:“你说这个老刘,早不提修路晚不提修路,偏偏这个时候说修路。”
修路这是大事儿,修哪段路,怎么个走向都是省里开会研究出来决定的。
既要考虑城市规划,同时也要考虑民众和单位的出行。
原本在省机械厂前面修路,是个顶气派顶好的事儿。
但是现在反而掣肘了。
“要是不修路的话,厂前面那块地还能盖几个厂房。”于岸山叹气。
“先把现有的生产工作做好,其余的事儿以后再想想办法。”王轻舟心里压的住事儿,转而笑道:
“橡胶车间最近怎么样”
于岸山翻了个白眼:“可快烦死我了。”
“陈露阳上片儿城了,啥都往我这儿堆,连谁用了谁的茶缸子都得来我这辩理!他们车间现在但凡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来请示我,我觉得自己都快是他们车间小组长了。”
王轻舟乐了:“之前我看小陈管他们的时候也不这样啊!他们四个不是有商有量,民主解决吗”
于岸山忍不住骂了一句:“我看就是陈露阳不想让我消停,故意安排的!尤其是那个董满贵,一天天跑我办公室能跑八百趟。”
王轻舟好奇问:“是那个替陈露阳开会的董满贵”
于岸山骂道:“就是他!也不知道他一天天哪来那么多要请示汇报的事儿!就连车间门口的大扫除路线怎么安排都要来问我,真是没事儿也要被他给烦死。”
王轻舟乐了:“行啊!谁让他们的车间主任不在,这事儿你就担待担待吧。”
于岸山心里翻了个白眼。
可算是董满贵烦的是他,而不是王轻舟了。
说起来眼皮都不眨一下。
两个人说完了正事儿,又随便,唠了几句家常,
于岸山就起身离开了。
刚走出王轻舟的办公室,于岸山就瞧见走廊里一个身影徘徊在自己办公室的门口。
“于副厂长!”
董满贵儿瞧见于岸山,登时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
“又是啥事!”于岸山脸拉的比长白山还长。
他一边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边听到尾随他进入办公室的董满贵道:
“领导,确实有个事儿。”
“这不是前几天我们橡胶车间新进了几名女工嘛,她们说这批新发的劳保手套全是男号,套上像小孩穿大靴子,捏不住胶刀,一切就滑。”
于岸山太阳穴猛跳,眼珠子都瞪起来了,“手套的事儿也来找我”
董满贵赶紧解释:“我也想解决来着,可她们说这是安全隐患,要是割着手,报了工伤,还要写情况说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