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高王既薨侯景叛(2 / 2)

加入书签

于是又先遣两百军士,暗藏武器暮时进入西兖州,打算深夜袭取城门守卫,攻占城池。

入城时终究露出破绽,守军禀报刺史邢邵后,便尽数抓获了暗潜之人,审问之下才知侯景已反,随即派出使者向东方诸州散出檄文,严备叛军。

河南东部各州邃不得取。

浓雾散去,高澄立在城楼之上,只见乌泱泱叛军渐从雾中显现,忽见侯景张弓搭箭,寒芒直取自己心窝,惊得他瞬时转醒。

此时仍是正月,寒气都未散去,高澄却是汗透薄衫,还未缓过心神,只听门外陈元康沉声禀报:“大将军,侯景......叛了”

高澄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今父亲崩逝只有母亲与自己,还有陈元康知道,其他一干内室奴婢皆被囚困。

万万没想到,侯景这么快就叛了。

旋即赤足下床,开门而出,抢过陈元康手上急报匆匆扫过:“这跛脚奴......怎么反得真快?”

这一刻他真的急了,扔掉奏报,焦得在屋里来回踱转,厉声喝道:“快,传大司马斛律金、司空韩轨......凡晋阳勋贵从将,都叫到相府议事。”

诸将齐聚议事厅,却是吵翻了天,议的竟不是平叛之策,反而讨论侯景为何会叛。

毕竟这些人多与侯景交情不错,高欢死后,虽是秘不发丧,但大小权事已是高澄定夺,众人心下猜得七八分——高王,只怕已不在人世。

斛律金始终缄默不语,厍狄干尤为不平,语气含沙射影:

又一人虚声:“侯景身居司徒,好端端的怎么会反?我看,都是因为那些汉人文官,挑拨离间。”

“对,那些文官又不打仗,整日只知道挑人毛病,不是弹劾边将,便是攻讦勋臣,这样下去,若武将心难自安,又如何誓死效忠?”

韩轨便直接挑明:

“大将军,为今之计,就应处死崔暹,侯景离叛,司马世云以城响应,多少是因忌惮崔暹之故,若杀崔暹谢罪,再好生安抚侯景或许还有缓转余地,不然真引来西贼,侯景可不比高仲密,还请大将军权夺。”

不少武将纷纷起身附和:“还请大将军权夺。”

高澄以手支颌,强压着怒意听了半天,他当然知道侯景反叛,可不是因为崔暹。

目光扫过杜弼,陈元康等人,他们此时也是缄默不语,但平叛之事还指着这武将,不免权夺起来。

陈元康看到高澄眼神正望着自己,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示意不可允诺。

高澄回过神色,面色骤然阴沉,肃然起身,一言不发大步离开,众人这才噤若寒蝉,面面相觑,也不知高澄究竟如何打算。

陈元康急忙跟了出去,驱进高澄身侧,小声问道:“大将军,您如何打算?”

“如何打算?刚才在厅内,你怎么不说话?现在却跑来问我?我看啦,也只有杀了崔暹......不然谁肯披甲出征?”

高澄步履一转,径直进入议事厅东侧的军机堂。

陈元康疾步跟随,说道:

“大将军,不可!如今四海未清,由需纲纪严肃朝廷内外,若是为了取悦少数几个外驻部将,便枉杀无辜,这般亏废刑典,当初将军所行整肃之政,岂不枉费,到时何以下安黎庶?景帝错杀晁错乃前车之鉴,即便杀了崔暹也不能平叛,将军还请慎之。”

听陈元康一番言论,高澄缓缓落座,只微微噘嘴:“你说的我知道......就不该让这群莽夫聚在一处议事......得逐个击破,你去告诉他们,今日议事作罢,先把韩轨给我叫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