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清规戒律(2 / 2)
可如今身处少林,每一次与师兄弟围坐于禅房、庭院,进行日常交谈时,那些诙谐却浮夸、真假参半、仿若绚丽泡沫般的言语,便似被一股无形之力驱赶,在喉咙口汹涌欲出。他却只能强行咽下,仿若吞咽一颗苦涩难咽的药丸,憋得满脸通红,脖颈处青筋暴起,像只被过度充气、鼓胀得几近炸裂的气球。有时,实在是憋不住那股子倾诉欲与表现欲,一时嘴快,脱口而出几句俏皮却不实的话,话一出口,瞧见师兄弟们投来诧异、略带责备的目光,仿若被一道犀利目光瞬间洞穿内心,才惊觉自己差点破戒,懊悔之色瞬间如同潮水般涌上脸庞,他恨不得将自己的舌头狠狠咬下,以惩戒这管不住的嘴。
虽说戒律严苛,仿若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天堑,横亘在韦小宝前行的道路上,但他那与生俱来、仿若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机智和狡黠,却似暗夜里熠熠生辉、永不熄灭的狡黠火种,总能在这看似绝境、毫无生机的困境中,寻得一丝缝隙,一丝生机,继而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啧啧称奇。他深谙戒律底线恰似雷池,不可轻易触碰,稍有逾越,便是粉身碎骨之祸。于是,他便在这规矩允许的“方寸天地”里,仿若一位被困密室却试图突围的智者,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满足一己私欲。
想解馋时,他不会再如往昔那般莽撞伸手去偷拿食物,而是瞬间切换成一副人畜无害、满脸堆笑的模样,仿若春日暖阳般和煦可亲,凑到师兄弟跟前。随后,凭借平日里在市井江湖中搜罗积攒、仿若珍宝般的奇闻轶事,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讲讲起来。从街头江湖艺人那惊险刺激、令人瞠目结舌的高空杂耍,说到深巷酒馆里那些豪迈不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酒客趣事,言辞诙谐幽默,仿若灵动的音符,跳跃在众人耳畔;情节跌宕起伏,恰似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弦,仿若说书先生开讲精彩绝伦的评书,直把师兄弟们听得如痴如醉,眼神中满是痴迷与向往。趁众人沉浸在故事的精彩世界之中,他便巧妙地话锋一转,仿若一位精明的棋手,悄然布局,提及自己嘴馋之事,言辞间满是可怜与期待。师兄弟们被故事迷了心窍,仿若中了魔法,往往慷慨解囊,用小零食“犒赏”他这“故事大王”,让他如愿以偿,心满意足地享受着美食,嘴角挂着得意的微笑。
寺中安排劳动,他亦不想老实出力,却又深知不能公然偷懒违背勤勉之戒,否则必将受到严惩。于是,他仿若一位深谙兵法谋略的将领,会事先如同侦查敌情般,细细观察劳作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寻得其中窍门,恰似在迷宫中找到那唯一的出口。再佯装忙碌,手脚看似勤快地动着,实则巧妙借助工具特性与场地布置,玩起了“借力打力”的巧妙把戏。或用木棍巧妙撬动重物,那木棍在他手中,仿若变成了神奇的杠杆,轻轻一撬,便能省却大半力气,让重物乖乖听话;或借清扫角落之机,躲在隐蔽处,稍作歇息,还精心安排好“望风”小沙弥,那小沙弥仿若忠诚的哨兵,一旦师父临近,便及时通风报信,让他得以迅速调整状态,蒙混过关,屡屡得逞,脸上时常挂着得逞后的狡黠笑容。
当然,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韦小宝即便再机灵百变,也有几次险些因破戒而深陷险境,直面严厉惩罚,仿若在悬崖边徘徊,一脚踏空,险些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回,他被山下传来的热闹集市声撩拨得心痒难耐,那集市声仿若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挠着他的心窝,馋虫瞬间在腹中作祟,仿若一群饥饿的蚂蚁,啃噬着他的理智。他终究没能忍住诱惑,竟偷偷溜出寺院,想去瞧个究竟,那脚步急促而又慌乱,怀揣着紧张与兴奋。途中,瞧见一农户果树上果实累累,那红彤彤的果子恰似玛瑙般诱人,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仿若在向他招手呼唤。他馋意上头,瞬间将戒律抛诸脑后,脑海中只剩那果子的甜蜜滋味,刚想攀树摘取,农户恰好现身,恰似天降神兵,怒目而视,那眼神仿若要将他生吞活剥,随后便欲将他扭送回寺,他顿时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还有一次,与师兄弟闲聊,为显能耐,满足那虚荣心作祟的内心,他夸大其词,吹嘘自己曾在江湖有过的“英勇壮举”,言及打败多少绝世高手,获取多少稀世奇珍,越说越离谱,言语仿若失控的风筝,已然远远地踩到“妄语”红线,师兄弟们起初还半信半疑,随着他越说越夸张,脸上的怀疑之色愈发浓重。
好在危急关头,韦小宝那三寸不烂之舌总能迅速启动,宛如一面灵动且坚固的盾牌,帮他挡下灾祸。面对农户指责,他先是满脸懊悔,那懊悔之色仿若深秋的寒霜,瞬间布满脸庞,深深鞠躬致歉,那鞠躬的幅度近乎九十度,言辞诚恳,声泪俱下,称自己一时被心魔迷惑,犯下大错,愿受罚以赎罪,又许下帮农户劳作数日的诺言,言辞间满是真诚与悔过,说得情真意切,仿若发自肺腑。农户怒火渐消,见他态度诚恳,终究还是心软,放他一马,他这才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面对师父斥责妄语之事,他收起嬉笑,正经八百地剖析自己犯错根源,坦言是虚荣心作祟,求师父给予改过机会,辅以一连串保证,那真诚认错态度仿若春日暖阳,消融了师父心头冰霜,师父见他认错态度良好,念及他年纪尚轻,终是免了重罚,他暗自庆幸,告诫自己日后定要更加谨言慎行。
在这戒律与欲望反复拉扯、激烈碰撞的漫长过程中,韦小宝恰似在荆棘丛中艰难寻路的行者,起初,他只是迫于戒律威慑,被动收敛,仿若蜗牛缩进壳里,小心翼翼;后来,历经种种波折,他开始主动思索戒律深意,仿若在黑暗中寻得一丝曙光,豁然开朗。明白不许杀生是敬佑生灵、涵养慈悲,于一抬手一忍之间,铸就内心的柔软与悲悯;不许偷盗是坚守本心、摒弃贪念,在一次次克制身手的冲动里,净化心灵的私欲;不许妄语是修持真诚、立信于人,从管住嘴的历练中,收获他人信任。他不再是那个只图眼前乐、肆意妄为的市井小子,而是在少林这片净土,于戒律滋养下,悄然蜕变,踏上自我约束、成长悟理的别样修行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全新的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