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未雨绸缪(2 / 2)
林逸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莫忧。郭将军为人沉稳,行事谨慎。他前往范阳,定会带上一批亲信将领,以壮声势。且郭将军威名之下,范阳军中不少将士亦会对其敬畏有加。再者,陛下可暗中下令,让周边各军做好准备,一旦有风吹草动,即刻驰援范阳。而安禄山这边,只要我们行事巧妙,他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借口公然反叛。毕竟,在他看来,郭将军的调任或许只是朝廷正常的军事安排,他若贸然行动,便是自曝其奸,反而落得个谋反的罪名。”
李隆基听了林逸的这一番解释,神色略微缓和了一些,但仍有担忧:“嗯,此点尚可。但即便郭子仪能顺利前往范阳,又如何能确保他能不动声色地削减安禄山的势力呢?”
林逸上前一步,神色更加坚定:“陛下,郭将军到了范阳之后,可先以熟悉军情、整肃军纪为由,逐步深入了解当地军务。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巧妙地将一些安禄山的亲信调离关键岗位,换上忠于朝廷的将领。同时,对于军队的调配和物资的管理,也可慢慢收紧权限,让安禄山在范阳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切都要做得滴水不漏,让安禄山即便有所察觉,也找不到把柄兴师问罪。”
李隆基轻轻点头,似乎对这一计划有了更深的理解。
林逸见状,继续说道:“而另一边,那王忠嗣帐下的李光弼李将军,亦是难得的将才。其在河西节度使麾下任兵马使兼赤水军使,才能出众,治军有方。可将其擢升,接替郭将军此前的职位,担任横塞军使、安北都护以及左武卫大将军。李将军上任之后,可在其位上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巩固边防,为我大唐打造更为坚实的北方防线。如此一来,既能让郭将军得以在范阳施展拳脚,又能让李将军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发挥其才能,为我大唐效力。”
李隆基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这一计划涉及诸多重要官职的调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林逸深知李隆基的顾虑,又补充道:“陛下,此计妙就妙在循序渐进,不动声色。郭子仪将军调任范阳,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以合理合法的理由进行。而对于安禄山,我们要一点点地削弱他的势力,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然无力回天。待郭将军在范阳站稳脚跟,便可慢慢找借口,逐步削去安禄山的平卢节度使一职。如此,便可将安禄山的势力一点点瓦解,让他即便有心谋反,也无力为之啊。”
李隆基停下脚步,凝视着林逸,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道:“林逸卿此计虽好,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细细思量一番。”
林逸心中明白,如此重大的决策,李隆基确实需要时间斟酌。他恭敬地再次行礼:“陛下英明,此事确需慎重考虑。臣静候陛下圣裁。”
说罢,林逸缓缓退出宫殿。他望着那巍峨的宫殿建筑群,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李隆基能早日下定决心,采纳这一计划,让大唐能够躲过这场灭顶之灾,续写那盛世的辉煌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