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章 战旗在飘扬,子孙威四方!(2 / 2)

加入书签

金振中脸色大喜,身旁几个臣子急忙开口,也都承认是自己所写。

朱元璋再次问道:“你们说新政是冒进之举,可是咱年龄大了,也糊涂了,不知道新政到底有哪些弊端?”

几位言官面面相觑,金振中壮着胆子说道:“太上皇,新政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手段过于强硬,不顾士绅阶层的感受,必然会引发社会动荡。”

“况且,方孝孺此人也包藏祸心。自古以来,寒窗苦读数十载,方能入朝为官,可是一旦推行新政,又有谁愿意当官呢?”

“大批的百姓宁愿去种地,去经商,也不愿意为官。这将导致大明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年复一年,国将不国!”

又有一人开口道:“苏州乃是纳税大户,不仅仅只有粮税,还有茶叶税、纺织税,而这些税收皆是士绅缴纳。所以士绅对于大明来说,是有大功的!”

“方孝孺此人到了苏州后,连情况都没了解清楚,就大刀阔斧的改制,引得民怨沸腾,恐有暴乱之危。”

在这些人的话语中,新政没有一丁点好处。

如今整个苏州宛如人间炼狱,田地贱卖,粮价飙升,士绅逃跑,激化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表情十分纠结,犹豫道:“新政乃是朱权推行,难道要以失败告终吗?”

见状,金振中大声疾呼道:“太上皇,长痛不如短痛啊,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就算是失败又有何妨?”

朱元璋眼眸猛地一眯,眼神中充满肃杀,令人寒毛直竖,他一字一句的说道:“你这话是何意,是对当今皇帝不满吗?”

那近乎沙哑的话语,让殿中站着的几人猛然一颤。

“太上皇……”

“不要叫咱太上皇,你不配!”

“朱权最大的毛病,就是对你们太仁慈了!你们这些人享受着特权,逃避赋税,对国家的贡献又有多少?”

“大明财政负担愈发严重,百姓愈发困苦,你们视而不见……冠冕堂皇的说这些话,到底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你们的私欲?!”

“来人啊!”

几人大惊失色,急忙求饶道:“太上皇,我等知罪啊……”

他们的声音都在发抖,夹杂着一丝哭腔,朱元璋的态度却十分强硬,缓缓开口道:“咱一生南征北战,从一片废墟上建立了大明。”

“三十年来,咱兢兢业业治理大明,你们这些虫豸,却妄图吸食百姓的血。咱岂能容你们作恶,拉下去!”

“即刻处死,剥皮充草,铸成京观,警示后人!”

十几名甲士猛地扑了上来,不顾几人的哀嚎,直接强硬的拽了出去。

蒋瓛抿了抿嘴,提醒道:“陛下,您这样做,恐怕会对苏州的形势火上浇油……儒生和士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朱元璋一脸不屑,傲然说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此乃大明的两大祸源,必须刮骨疗毒,彻底根除!”

“再说,一群儒生,真的很强吗?”

“想当年,咱率领十万精兵攻打蒙古,大败而归。第二年,咱征集五倍的兵力,即使强大如疆域万里的大元,一样在大明的铁骑下崩溃瓦解。”

“如今派往苏州的锦衣卫约有五百,既然五百锦衣卫控制不住局面,那就派五千,五万,十万精兵,将士绅们杀干杀净!”

蒋瓛大惊,自朱元璋退位以来,如同卸下了万千重担,每天笑呵呵的,看戏听曲,就像个颐养天年的老人,不过问政事。

可是如今的模样,又让蒋瓛感受到了那煞气滔天的气势。

“锦衣卫以调查监禁为职责,若是如凶器般滥杀无辜,只怕与原本的安抚怀柔之策相悖。”

“凶器?头悬利剑,只会让他们更清醒点。”

在朱元璋接手诸事后,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了,原本喧闹的京城瞬间平静下来。

姚广孝奉命逮捕了一批官员,约有五六十人,他将名单上报给朱元璋后,还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将这些人全部流放,家财充公。

这样的刑罚,在姚广孝看来,已经是很严重了。

但是朱元璋的态度更加坚决,全部夷三族,不留活口。

紧接着,朱元璋又召见了徐辉祖等一众勋贵,让他们加派人手,值守京城,防止有歹人作乱。

还有那些蠢蠢欲动的藩王,这样的新政,对藩地也有一定的影响,毕竟藩王们向来与当地的世家大族关系密切,让他们对士绅们下手,恐怕会于心不忍。

朱元璋亲自写信,将他们狠狠斥责一遍。

谁若是敢不遵从朝廷号令,一律除藩!

朱元璋的话,在这些藩王儿子的心中,比圣旨要管用的多。

很快,藩王们不得不抛下所谓的义气,控制住各自藩地的士绅,切断他们与朝廷的联络,让他们孤掌难鸣。

朱元璋就像是个无情的政治机器,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没有任何特殊嗜好,当他开始下令时,是能够让所有人都乖乖听话的!

反对他的人直接杀!

政治理念不合的变着法子杀!

叽叽歪歪的清流用手段杀!

哪怕是佛祖,朱元璋也敢与之一较高低。朱元璋刚登基称帝时,曾见一处寺庙香火鼎盛,便找来方丈询问,这些百姓为何要向佛祖跪拜。

方丈回答:因为佛祖身份高贵,能够满足百姓之愿望。

于是朱元璋又问:咱身份与佛祖相比,谁更高贵?

方丈当即吓的大汗淋漓,幸亏急中生智,回了一句:“佛祖乃是未来佛,陛下是现在佛,当然是陛下的身份更加高贵。”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才欣慰的点点头,放了方丈一命。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告诉天下百姓一个道理。

哪怕是神到了我面前,也没有任何优越感。

朱元璋将事情安排妥当后,又在太监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太监低着头,低声说着来自苏州的情况。

朱元璋微眯着眼睛,不知不觉,缓缓睡了过去。

见状,太监便想要离开,可是他听到朱元璋轻轻发出呢喃声,凑近后,发觉是唱的洪武正韵。

“京观、京观,震四方~~”

“四方、四方,清夷羌~~”

“京观京观~”

“汉族祖先在俯视笑望~~”

“战旗在飘扬,子孙威四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