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腊牛肉炒鳝鱼(1 / 2)

加入书签

今天清明节,一杯杏花酒,思念亲人。

今天天气不错又是清明节于是约上吴老师去老李小酒馆喝点小酒,今天第一杯用的是杏花酒配笋尖爆河虾,我看着面前这盘笋尖爆河虾,笋尖鲜嫩,河虾红润,色泽十分诱人。我夹起一只河虾,轻轻一掰,虾壳便轻松脱落,虾肉饱满弹牙,鲜美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再搭配上清爽的笋尖,口感层次丰富。吴老师也赞不绝口:“这道菜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河虾鲜甜,笋尖爽脆。”我笑着说:“要不咱们试试用这河虾蘸点杏花酒里的酒汁,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说着,我便将一只剥好的河虾在酒里轻蘸了一下,放入口中。淡淡的酒香与虾的鲜甜融合,那味道竟意外地美妙。吴老师见状也跟着尝试,随后竖起大拇指。我们一边品尝着这美味的笋尖爆河虾,一边小酌着杏花酒,在这清明时节,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享受着这片刻的惬意。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父亲便带着我去祖坟祭祖,一路上父亲总会跟我讲家族的故事,那些先辈们的事迹在我心中种下了对家族的敬畏。

父亲不在的几年,祭祖的担子落到了我肩上。想到这儿,我端起酒杯,对着天空敬了敬,默默道:“爸,妈,这杯酒敬您们,我会带着家族的传承好好走下去。”

记得那年这时手机突然响了,是大伯打来的。“侄子啊,今天清明,大家都聚在老宅呢,你也赶紧回来。”我应了下来,和吴老师匆匆结了账就往老宅赶。一进老宅,热闹非凡,大伯坐在主位,二姑,小姑他们围坐两旁,大姑和七大姨八大妈在厨房忙碌着。我赶紧上前给大伯问了安,大佰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回来就好,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虽然没有酒馆里的精致酒菜,但这浓浓的亲情却让人倍感温暖,在这清明时节,这份亲情成了对逝去亲人最好的思念。

(续写)

潜艇舱门闭合的刹那,长江水突然倒灌进紫金山。秀兰在失重中抓住小梅的手腕,发现姐姐腕间的铁链已完全熔化,两枚戒指内侧刻着\"金陵制造局·民国三十八年\"。仪表盘上的六分仪突然自动旋转,表盘渗出的鲜血在舱壁上绘出长江支流图,每条支流末端都标着个血淋淋的\"林\"字。

\"氧气存量不足!\"建国突然从弹药舱探出头,怀里抱着个锈迹斑斑的保险箱。箱盖弹开的瞬间,十二枚铜纽扣竟悬浮成北斗七星状,每颗纽扣投射出的光斑里都闪动着不同年代的画面——1949年父亲在总统府前递交密信,1958年母亲在锅炉房藏匿电台,1976年秀兰自己在批斗会上偷藏《南京日报》。

潜艇突然剧烈震颤。小梅扑到观察窗前,看见紫金山巅的银杏树根正缠绕成巨大的摩尔斯电码。当她用发卡划破舱窗玻璃,咸涩的江水混着银杏叶涌入视野,叶脉竟是由无数微缩的\"林淑芬\"笔画组成。秀兰突然想起母亲旗袍内衬的枪套,那些桂花糖纸上的\"林氏当铺\"暗记,此刻正在水波中重组为南京老宅的平面图。

\"他们追来了!\"建国突然指向声呐屏。幽灵般的潜艇轮廓在屏幕上分裂成三艘:1949年的木质鱼雷艇、1976年的巡逻艇、还有艘通体漆黑的未来战舰。最前方的指挥塔上,中山装男人的机械臂正在变形,指尖弹出的勃朗宁手枪竟与母亲腰间那把纹丝合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