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田螺河蚌精作乱(2 / 2)
田螺精田珞云看出了何清月(河蚌精)的心思,于是对她说道:“姐姐的道行七百年,神通广大,还怕找不到俊俏郎君吗?”
田螺精又说:“何况我们现在变成这样的大美女,哪个男人见了不喜欢呀。”
河蚌精闻言,会心一笑。田螺精和河蚌精开了家布庄,抛头露面,诱惑不少年轻男子与之巫山云雨,借机吸取青年男子的阳气以增法力。而被吸其精血的男子就身体虚弱,不久病死。
时值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即西晋。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
军事方面,西晋立国后,晋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司马亮督豫州、楚王司马玮督荆州。统一后,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武帝裁撤州郡兵,解除天下武备。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避免权臣专政及地方,显示天下太平。《晋书》山涛传:大郡武吏百人,小郡有武吏五十人,职官志:大国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整个中原没有常备军防御。尽管诸侯王名义上可以建立千人的部队,镇守本国,但是晋朝实际没有出现诸侯割据,《晋书》地理志:王不之国,官于京师。诸王都留居京城,直到琅邪王南渡整个江南没有诸侯王镇守。
晋朝时期北方南迁的大量汉人将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晋朝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发展。两晋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地位被打破,文化及科技出现革新。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当日正值九月初九重阳节,天气渐凉,行人踏秋。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重阳节期间,民间要举行各种活动,其中包括登高、采药、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妇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重阳节期间的制作和作品也非常丰富,主要有茱萸、菊花、菊花酒、重阳糕、寿星、玩具等。
河蚌精和田螺精化身成美女,以主仆相称,出门踏秋,沿路在郊外赏菊。
三个年轻后生西湖西冷桥上闲行,看见了这两个美丽的女子。
其中叫马运和赵威的便一起向那两个美女走过来,直接出言轻佻,欲勾引二美女。
马运和赵威色眯眯地看着何清月和田珞云,出言不逊说:“两位小美人要去哪里呀,要不要哥哥们陪你们呀。”说罢,还张开手臂,拦住他们的去路。
另一个叫费长房觉得自己这两个朋友,如此轻浮行为,于是就上前对两个朋友说道:“马兄,赵兄,你们这样拦这两个姑娘的去路不太好吧。”
马运生气地说:“你走开,少管闲事。我们和你当朋友是看得起你,不是要你多管闲事的。你以为你自己是什么东西,装什么假正经?”
赵威附和道:“就是就是,快滚吧。”
费长房听了马运说的话,觉得他们的品行与自己过于格格不入,心里发誓不再和马运和赵威这两个人再有往来,于是就独自离开了。
河蚌精和田螺精看见这两个青年人,面对她们如此轻浮,心里暗暗思量:别怪我们心狠,等会让你们知道厉害。反正你们耍流氓在先,搭讪就搭讪,居然拦住我们的去路。简直就是找死。
河蚌精何清月假做惊讶的样子,说道:“两位公子这样,会吓到我们的。”
赵威一脸淫笑地说:“不要怕,哥哥陪你们。”
田珞云故意对何清月说:“姐姐,要不让这两个公子去我们家吧。这里人多,不方便。”
马运和赵威听了,心里的喜滋滋的:想不到艳福就这样来了。
于是马运和赵威口口声声说好呀好呀。
河蚌精和田螺精就带赵威和马运去了她们的宅院里面,与其交媾,吸食他们的阳气。
这两个青年人就这样被河蚌精和田螺精吸干阳气而死。正巧,汉钟离云游到此,觉察到妖气,直接冲进去就和这两个妖精打了起来。
河蚌精和田螺精连忙抽出宝剑抵挡汉钟离。可是抵挡不住,河蚌精和田螺精都被打伤,二妖连忙舍弃宅院,逃之夭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