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9章 修桥(2 / 2)

加入书签

叶明不慌不忙地取来一根处理过的竹筋,递给赵通判:"大人试试能否折断。"

赵通判使劲掰了几下,竹筋纹丝不动。叶明又让人拿来铁锤,对着竹筋猛砸数下,只留下几道白痕。

"桐油浸泡后的竹片,韧性比普通木材强十倍。外面再裹水泥,硬度堪比铸铁。"叶明解释道,"关键是成本只有铁条的五分之一。"

赵通判哑口无言。这时,王老五高声喊道:"吉时已到,准备合龙!"

工匠们各就各位。最后一块楔形基石被吊装到位,严丝合缝地卡入拱顶预留的位置。刹那间,整个拱桥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原本由模板支撑的形态,此刻完全靠自身结构稳稳站立。

"拆模板!"叶明下令。

随着木模板被逐步拆除,一道优美的石拱如长虹般横跨安阳河,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岸上围观的数百百姓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神迹啊!"

"这么薄的桥身,竟能跨这么宽!"

"侯爷真乃鲁班再世!"

赵通判仰头望着桥拱,不自觉地抚须感叹:"此桥...当传世百年。"

合龙仪式后,叶明又投入到桥面施工中。彩色水泥被运到工地,他亲自设计了一幅"安阳八景"的图案,准备铺设在桥面中央。这个决定让工匠们既兴奋又忐忑。

"侯爷,这图案太精细了,水泥干得快,怕来不及拼接啊。"老匠人李石头担忧道。

叶明早有准备:"我们分段施工。先在地上按实际尺寸画出图案,制作木模板。浇筑时按编号拼接,就像拼七巧板一样。"

他还发明了一种延缓水泥凝固的方法——在拌合水中加入少量蛋清。这样工匠们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精细操作。

桥面铺设当天,河边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当"安阳八景"的彩色图案渐渐成型时,连见多识广的行商都瞪大了眼睛。有人开始往桥上扔铜钱祈福,很快,桥面就铺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钱币。

"侯爷,这..."钱大有看着越来越多的钱币,不知所措。

叶明笑了:"收起来,作为工匠们的额外奖赏。另外,在桥两头立个功德碑,把所有参与建设的工匠名字都刻上去。"

消息传开,工匠们干劲更足了。他们自发组织夜班,在火把照明下继续工作。叶明劝都劝不住,只好让人多准备些夜宵。

半个月后,安阳河大桥正式竣工。通体青灰色的桥身上,彩色桥面如锦缎般绚丽。两端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莲花图案,桥头功德碑前香火不断。

开通仪式上,镇北王世子顾慎亲自剪彩。第一辆过桥的是城南老字号"陈记绸缎庄"的马车,老板陈老汉激动得老泪纵横:"老朽活了七十岁,从没想过能在这样的桥上走一遭!"

叶明站在桥中央,望着两岸欢腾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时,钱大有匆匆跑来:"侯爷,水泥工坊又出新状况了!"

"这次又烧出什么颜色了?"叶明打趣道。

"不是颜色..."钱大有压低声音,"工人们不小心把铁粉混进原料,烧出来的水泥...能吸住铁器!"

叶明一怔,随即眼睛亮了起来——这不就是原始版本的磁性水泥吗?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应用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