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0章 丁零人缓兵之计,嬴安斥责梁继昇(1 / 2)

加入书签

武进九年三月三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马防身着甲胄,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伏波军浩浩荡荡地进驻于阗城。

马蹄声阵阵,响彻于阗的大街小巷。城中百姓纷纷驻足观望,脸上既有好奇,又有敬畏。

伏波军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于阗城掀起了一阵波澜。

于阗董家府邸内,董泸端坐在正厅之中,脸色阴沉。他得知伏波军进驻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不安。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太守王昀在背后搞的鬼。但如今大军压境,他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丝毫抗议……

“老爷,这可如何是好?”一位管家模样的人走到董泸身边,忧心忡忡地问道。

董泸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我们只能暂时忍耐,静观其变。朝廷势大,我们不能与之为敌。”

管家点了点头,说道:“老爷说得是。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应对才是。”

董泸沉思片刻,说道:“你去打探一下伏波军的情况,看看他们有什么动静。另外,派人去太守府,给王昀送份厚礼,探探他的口风。”

管家领命而去,董泸则陷入了沉思之中……

随着伏波军的进驻,于阗城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大秦对于阗的掌控力度明显增强,城中的秩序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于阗本就盛产宝石美玉,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是连接西域各地的交通要地。如今伏波军驻扎于此,军队的需求更是带动了于阗城的发展。

街道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各种奇珍异宝、丝绸瓷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酒楼茶肆里,座无虚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于阗城的繁华景象,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其中一位诗人,有感于于阗的繁华,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于阗宝地多奇珍,美玉宝石耀西域。

商贾云集通四海,丝绸瓷器满八方。

伏波军驻添威势,街道楼阁万象新。

繁华盛景今犹在,绚烂景致旧难见。

于此同时,咸阳城内,秦皇宫依旧金碧辉煌,殿宇重重。

秦皇嬴安端坐在龙椅上,面容冷峻,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的心中,正盘算着如何彻底解决丁零人的问题。

丁零人之前劫掠大秦边境,甚至将大秦使者残忍地做成两脚羊,这是对大秦的极大侮辱,更是对皇权的挑衅。嬴安岂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决定不再姑息,要给丁零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来人!”嬴安沉声喝道。

一名身着轻纱罗裙的白玉奴轻盈地走了进来,她发髻高挽,青丝如墨,额间一点嫣红花钿,更添几分妩媚。她莲步轻移,跪倒在嬴安面前,柔声说道:“陛下有何吩咐?”

嬴安看着眼前的白玉奴,语气严肃地说道:“你即刻前往靖朔军,向梁继昇传达朕的旨意,命他率军攻打丁零。”

白玉奴微微一愣,但随即点头应道:“是,陛下。”

嬴安顿了顿,继续说道:“此次攻打丁零,朕下达‘北海五日’令,靖朔军可以在攻打北海五日之内不封刀。”

白玉奴闻言,心中一凛,但她不敢多问,只是恭敬地领命而去。

白玉奴离开后,嬴安靠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受之前零陵瑶人叛乱的影响,他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开始尝试用霸道的手段来解决。

嬴安知道,有时候,只有用强硬的手段,才能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畏惧,从而维护大秦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数日后,在靖朔军的大营内,梁继昇正在营帐中处理军务。他身着甲胄,腰佩长剑,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了进来,禀报道:“将军,皇宫有使者到!”

梁继昇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起身迎接。只见一名身着轻纱罗裙的女子走了进来,正是嬴安派来的白玉奴。

白玉奴见到梁继昇,微微福身,说道:“梁将军,陛下有旨。”

梁继昇连忙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说道:“末将梁继昇接旨。”

白玉奴展开圣旨,朗声读道:

“奉天承命,皇帝诏曰:

丁零人屡犯我大秦边境,罪大恶极。今命靖朔军将领梁继昇率军攻打丁零,务必将其剿灭。朕特下‘北海五日’令,靖朔军攻打丁零五日内,不得封刀。”

梁继昇将军接过圣旨,心中激荡着一股豪情壮志。他深知此次攻打丁零责任重大,不仅是为了洗刷大秦的耻辱,更是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

“传我将令,全军集结!”梁继昇站起身来,大声喝道。

军令如山,不一会儿,靖朔军的将士们便整齐地列队在大营前。他们身着甲胄,手持兵器,士气高昂。

梁继昇走上高台,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们,大声说道:

“将士们,丁零人劫掠我大秦边境,残杀我大秦使者,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如今,陛下有旨,命我们攻打丁零王庭。我们一定要奋勇杀敌,为大秦而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