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雍正王朝》读后感(2 / 2)
时势造英雄,他的所作所为符合当时的需要。他的身边主要是邬思道这样的策士智囊、随身谋划,还有肝胆相照、重情重义的十三弟胤祥的全力支持。
胤祺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这位八哥虽然心机深沉,但为人精明练达,宽仁和蔼。他的实力过于强大,以至于引起了嫉妒,羽翼过于丰满,康熙更加不敢重用。这验证了一句话:“争为不争,不争为争”。
胤祺以静制动,深得龙心,而胤祺以动别静,自然不被康熙所信任。因此,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是戒心重重,多加约束,自然设置了种种障碍。
八阿哥胤禩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早已暗结人心,在朝廷中一呼百应。这个毫无实权的皇子,竟能左右朝政,呼风唤雨。按理说,有这样能力的八爷可以考虑立为太子。为什么众官员联奏举荐他时却使他失宠了呢?
康熙考虑到立胤禩为太子,难免骨肉之变,甚至会威胁到康熙皇帝的权势。但古往今来,许多朝代的更替免不了骨肉相残,为了政局稳定,不择手段也是无奈之举。只要皇帝执政之时,能保国泰民安,就是好皇帝。廉亲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太早显露锋芒,在康熙还能左右朝局之时,就显得更加咄咄逼人,危及康熙皇本身的执政。自然要限制其势力的发展,所以八爷的呼风唤雨来得不是时候,这种势力显露得太早,就更容易被粉碎。倘若稍降一些火候,在康熙即将退位之时,辅助君主处理朝廷事务,也难说不被选定为继承人。
人物分析完毕后,茗子谈及两点最深的感触。一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险象横生。同为亲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和权势,明争暗斗,杀机四伏,哪里还有“情义”二字,哪里还谈手足之情。
政治斗争中,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令人寒心。二是帝王生涯难以享受天伦之乐。当雍正一登皇位,就感到一阵深深的孤独感,似乎自己被一座围墙与外界隔开了。无论当初多亲近的人也都与其拉开了距离,帝王在万人之上,正因为这种位置高处不胜寒,他已经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特别是在权力的巅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