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灯丝——铉(1 / 2)
第76章 灯丝——铉
张村的很多公共领域使用了弧光灯,弧光灯发光强,但是温度高、能耗大,用在车间里没问题,但是民用就不划算。
蜡烛的亮度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弧光灯体现出来的亮度几乎是没有上限的。如果有民用级别的电灯,一间屋子照的亮亮堂堂,费用应该比用蜡烛还要低。
许拙掌柜、赵杏儿、赵芃和商学系的骨干学生推演了电灯进入家庭的可能性,最后算出来的规模把每个人都吓到了。
电灯、发电厂是巨大的利益。全天下几千万人口,上千万家户,加上宫室、官府、商铺、工坊,电灯的使用量是个巨大的数字。电灯的价格如果控制在民用能接受的程度,普及度提高,潜在的收入让人无法忽视。光销售电灯就收益巨大,更何况后面还有供电这块的收入,电网如果覆盖到天下每一个城乡,那会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必须得干!赵芃咬牙切齿的说。赵杏儿看着这表情想笑,但其实赵杏儿和许拙也就是年纪大一些、见识多一些、但是对电灯这个生意,却也是心动不已。在商学系一系列精算之下,赵杏儿和许拙代表各自的商行各自拿出一笔奖金,面向全村悬赏民用电灯的产品方案。诚记和许记联合悬赏,那还能是小事儿?一下子就轰动起来,村里和大学里立即出现了无数个攻关小组。
爱迪生发明电灯,据说试验了超过3万种材料。但是爱迪生本人的科学素养本就有限,在寻找灯丝材料的时候选择了最笨的方法。
长城大学的几个攻关组做了大量的讨论,最终的看法是,电发光本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光能,这种光能转化本质上还是电热效应的一种反应,和电热圈的原理大体相当。所以电灯要亮,本质上有两个要点:发光体电阻要大,发光体耐高温能力强。
有这两个基础认识,接下来的研发就简单的多了。玻璃厂的一个研发小组提出了薄壁球形灯泡的设计方案,徐福的实验室搞清楚氧气在燃烧和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和物理学院、研究院共同研究了氮气氧气分离技术,第一次能够规模制造氧气和氮气,并且建议在球形灯珠中填充氮气以实现灯丝寿命延长。
物理学院的一位热衷电学的学生胡玄,尝试了多种不同的耐高温导体,最终发现来自九江郡的一种矿石,具有极高的耐高温性能,在化学院的帮助下,胡玄得到一种金属粉末,这种粉末即使使用纯氧和电石气加热也不会融化。这就太有意思了。胡玄设计了一个电熔炉,最终使用电熔炉才把这些粉末融化,得到一小块金属锭,而这块金属锭密度极大,差不多是铁的两倍半,硬度也远远高于钢铁。
这种金属发布出来,在整个物理学院和化学院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在电学和化学发展之后,新元素、新物质的发现太多了,几乎每个月都有好几种新物质命名。这种耐高温的金属,只不过是诸多发明之中的一个,虽然它的特性有点亮眼,但也就只是亮眼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