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祥和(2 / 2)
晁钊身为试官,这个职位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处于 “见习期”。
可别以为古人用人冒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试用相国” 司空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 “试官” 正式确立为 “试守” 制度,并广泛应用于所有官吏,试用期通常为一年。经过一年的试用期,表现合格才能正式任职。汉承秦制,这种制度要求官员在试用期内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与职位相称。而楼兰也学着中原王朝施行这一制度,只是期限有些随意,从一年到九年都有可能。
千沙在那城门当门官被试用了三年,一直兢兢业业,可就是被自家老大压着不让转正。晁钊想到这里,不禁苦笑,但对自己这官能不能“转正”倒不挂心。
小村的条件极为简陋,村长所谓的 “官署” 就挨着祠堂,仅仅是一间瓦房,瓦房后面搭了个茅草房,用来存放一些工具。晁钊看着这简陋的办公场所,心中满是疑惑,他实在怀疑在这样贫穷的地方,村民们是怎么可能按时交上税的。
此时,晁钊不由在心中暗自思忖,如果不一起 “祥和”,到底会怎样呢?他决定先按捺住心中的疑惑,慢慢观察这个看似祥和的小村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日子一天天过去,晁钊开始深入了解小村的情况。他发现,村民们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每当他询问一些关于税收和村子事务的实质性问题时,大家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次,晁钊找到一位看起来比较憨厚的年轻村民,试图从他那里了解村子的收入来源。年轻人一开始还笑着和他寒暄,可当晁钊问到关键问题时,他的眼神开始闪烁,支支吾吾地说:“这……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具体的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就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做。”
晁钊又去询问村里的几位长者,得到的回答也都大同小异。他们似乎都在刻意回避。
晁钊更加坚信,这个小村的 “祥和” 背后一定有问题,说不定还有“鬼”,因为村子里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