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讲座2(2 / 2)
“大家集思广益、推诚置腹,这样很好。我呢,也说两句自己看法。
历史上,王朝的兴覆多与一类事件脱不了干系,这类事件名叫‘农民起义’。1927年,毛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理论,这一伟大决策,对中国革命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古至今,农民、农村,都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可是同志们呀,农民太难了,为什么难?因为穷呀!
苏省地处鱼米之乡,自古就是富庶丰饶之地,咱们的农村尚且如此落后,更何况交通闭塞的内陆、北方地区?
农村经济改革,关系的不只是一个村、一个乡镇,而是九百六十平方公里上,数亿百姓、数亿家庭的幸福和稳定。”
他的话一顿,目光在诸多发言人头顶一一跳过,最终锁定在了坐在角落的顾良才身上。
“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开拓思路,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刚刚同志们的提议都很中肯、切合实际。但我建议啊,大家不妨把思路再打开些,所想所看再长远些。农村不是困住年轻人的牢笼,而是农民的根基所在,外出务工能解一时之急却无法从根源上改善农村。农村经济改革,重心要放在‘农村’二字上,大家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在座诸人连连点头,潘书记笑了笑,举起右臂,向顾良才的方向遥遥一指,“九阳县白荡镇镇的渡口村,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渡口村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平时连走街串巷的货郎都不愿意往那儿去。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渡口村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叫人惊叹。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渡口村的村支书王同志和他们的经济顾问顾良才同志,关于农村改革的课题,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