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诚意相邀(上)(1 / 2)

加入书签

自刘备赶回徐州,先以证婚人身份为爱将霍骁与雪筠完婚,随即便召集糜竺,徐庶,陈宫,孙乾,简雍,陈登,陈珪等徐州众臣,正式宣布自家“迁都”淮南寿春的计划。

此前,下邳不但是徐州治所,更是刘备阵营的行政中枢,征南大将军府所在。

如今,主公刘备凭借覆灭伪帝袁术,收复淮南,庐江,以及奉还玉玺于朝廷大功,晋身当朝大司马,其势力虽尚不如曹操,袁绍,但单论朝中声望地位,却是与身为丞相的曹操,以及身为大将军的袁绍“三足鼎立”!

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公刘备却要将新设的大司马府迁往寿春,徐州众臣不禁各有所思。

徐庶,陈宫,孙乾,简雍这些臣属皆非出身徐州,乃是“外来户”,他们对主公迁都之议倒是颇为赞同。

原因无他,徐州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扶持刘备上位,不过也是一笔政治“投资”,意在安定徐州,维护他们既得利益。

刘备既欲匡扶汉室,志在天下,便不能仅倚仗徐州本地势力,龟缩一隅。

迁都寿春不但符合刘备先南后北战略,也可防止徐州势力与刘备政权捆绑过深,将来尾大不掉。

代表徐州本地世家大族的陈登,陈珪父子,对主公迁都之举却是颇有微词。

此前徐州实施新政,刘备下令开放盐铁官营,造船,海运贸易等诸多行业,进行官私合营,换取世家大族支持官学,为寒门学子提供上升渠道。

之后,刘备更以相对温和的手段,禁止徐州本地世家继续兼并侵吞土地,用以屯田养军,让利于民。

这一系列政策实施已有半年,当下可谓初见成效,除了对刘备忠心耿耿的糜家,陈家,彭城曹氏,兰陵萧氏,广戚姜氏也从徐州新政获利颇丰,逐渐成为刘备的坚定支持者。

美中不足的是,琅琊王氏,郯县刘氏等少数世家,依旧态度谨慎,小心与刘备军保持一定“距离”。

陈登,陈珪父子的意思很明确,若在此时迁都,虽可一定程度剥离自家阵营对徐州本地势力的依赖,却同样容易引起人心浮动,甚至导致徐州新政无疾而终!

陈家父子虽是刘备重臣,但他们也是徐州本地世家的一份子!

对此,精于相人的刘备自然心知肚明。

他亲自担保,徐州世家大族利益不会受损,更不会强遣徐州官属往淮南任职,而是留于徐州本地,继续执行徐州新政。

此语一出,陈登,陈珪心中倒暗自松了一口气。

此次迁都,他们最担忧的,便是要抛下徐州家族基业,被迫前往淮南。

于私而言,他们家族利益必定受损,于公而言,徐州各大家族也会怨声载道,离心离德,动摇主公基业。

最终,还是刘备大舅子,徐州别驾糜竺公开表态,支持主公迁都寿春之举,并表示会协调本地世家首脑,确保徐州新政继续执行,让徐州一地成为自家主公征战天下的“大后方”。

刘备先统一自家内部意见,随后便恩威并用,陆续召见曹,萧,姜等各大世家家主,安抚徐州各方势力,为接下来的“迁都”之举未雨绸缪。

这一晃十数日过去,霍骁却是乐得清闲,他身为主公倚仗的大将,平日却有意对为政之事甚少掺和。

一则徐州有徐庶,陈宫,糜竺这些大才坐镇,主公刘备此时又声望日隆,料想迁都寿春之事,最多略费一番周折而已。

二则霍骁官拜平南将军,手握兵权,即便主公多有信任,但自己却也应当“洁身自好”。

此番与爱妻雪筠大婚,便有不少徐州世家借机拉拢霍骁,请其在主公面前美言。霍骁对此,却以新婚燕尔,陪伴娇妻为由,一律婉拒,直至闭门谢客。

这日,霍骁却一反常态,骑一匹玄色骏马出府,直奔下邳城南的徐州工官坊。

霍骁胯下这匹神驹,周身毛色纯黑,未有一丝杂色斑驳,更兼身躯高大,形体壮硕。正是宛城一战,雪筠趁乱从邹氏府邸牵出的曹操爱马——绝影。

新婚燕尔之下,雪筠,霍骁二人每日如胶似漆,举案齐眉。

当年霍骁曾赠雪筠流影剑,作为定情信物,如今在雪筠坚持下,她将霍骁原本坐骑“逸云”要来,却将这匹绝影神驹转赠霍骁,亦作为二人定情信物,陪伴夫君征战沙场(曹老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