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转道幽州(1 / 2)

加入书签

幽州,上谷郡城,始建于战国公元前二八三年,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

地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

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乃兵家必争之要地。

亦是夏军大将黄绍,镇守并州,阻挡刘虞进攻的东大门。

此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北风飘毛,鹅毛般大的飞雪覆盖几尺深,给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郡府城关,巨石砌垒,墙厚池深,城头上黑底红边的夏字大旗烈烈招展。

随风招展的纛旗下,黄绍面色冰冷,眺望着城外,连绵十余里的汉军大营,不发一言。

在他身后是刀枪林立的守城士卒,三百名身材壮硕的力士,手持枪矛矗立在城楼四周,严密防范。

哪怕是天寒地冻,敌人已经很久没有发动进攻,夏军仍然不敢有丝毫大意。

因为上谷是并州东大门,若是有个闪失,可是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初晨的冬天,阴阴沉沉的,城外风雪飘毛,寒彻骨髓。

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是密密麻麻的白色帐篷点缀其上,东西绵延十余里。

值此辰时朝起,城外大营炊烟升起,成百上千的白色烟柱,冲天而起,直接遮蔽了整片的天空。

单是从帐篷规模,与那滚滚的灶火,与浓烟来看,此刻聚集上谷境内的汉军,至少有十万众,甚至还可能更多。

看到这里,黄绍不由感叹刘虞的政治手腕,战争打到这种地步,刘虞手中的兵力不减反增。

从当初的五万多人,到现在的十八万众,甚至还能准时升焰造饭,可见其人治理地方的手腕,和其中奥妙。

刘虞治理幽州日久,积累的名望,也非李信那等屠夫可比。

其凭借往日的声望,和自身的人脉魅力,不但能够从幽州各豪强坐地虎手中,获得足够的兵员人力。

甚至还能,将魁头的二十万鲜卑铁骑,稳在辽东地区,不曾向幽州境内踏进一步

在刘虞的治理下,汉军的暴兵能力,并不比夏军差。

甚至因为幽州的地理,和民风剽悍的关系,还有过之而不及。

哪怕之前,经过夏军的一番霍霍,其中仍然有着很大的,战争潜力可挖。

再加上,辽东地区,还有一些羡慕中原王化,想要内附的小部胡种。

刘虞只要拿出足够多大好处,便能吸引,很大一批胡兵助拳。

再加上公孙度和公孙瓒两头猛虎,在一旁鞭策驱使,也无需担心,胡人难治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李信当初要坚持打幽州的原因,幽州在手,夏军可以从容的,吞并辽东诸多小种散胡,壮大己身。

同时若战事不利,还能为夏军,为兄弟们,多留一条退路。

若是幽州在汉庭手中,则此地就会成为,一个钳制夏军的臂膀。

幽州与冀州不一样,这里的士兵,耐得住北方苦寒,更适合北方环境,

甚至除了粮草以外,他们的过冬物资,比王芬的中央精锐,还要丰富与充足。

因为背靠幽州,和辽东乌桓扶余丁零,等胡人为援。

军中取暖的皮毛,与马靴虽然稀少,但中高层的将士们,咬咬牙却也能扛过去。

所以现阶段的幽州军,虽然困苦,但并没有像冀州的王芬那样,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刘虞手中,还有牌面,还有很多力量可打。

黄绍想要破局,只能从幽州的后勤补给,和军粮上面入手。

他猜测对方可能缺粮,但观幽州军,每日准时升起的炊烟,又让他心中的疑虑更上一层。

为将者,从一些细节中,就能分析出很多东西。

那刘虞老狗的大营内,每日准时升起炊烟,不知对方到底是真的缺粮,还是想要诱使自己出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