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念秧5(1 / 2)

加入书签

异史氏(蒲松龄老先生的自称)不禁感叹:“这世道人心啊,可比那妖魔鬼怪还要可怖。就说这南北交通要道,人来人往,看似繁华热闹,实则暗藏凶险。

你瞧那些强盗,手持强弓,骑着高头大马,就在都城门外,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劫。路人见了,哪个不是吓得胆战心惊?这样的强盗,大家都知道他们是恶人,见了都会躲得远远的。可还有些人,手段更加隐蔽,更加让人防不胜防。

在集市上,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偷偷摸摸,眼睛像鹰一样盯着行人的口袋和行囊。趁人不注意,就用锋利的刀片割破口袋,刺穿行囊,把里面的财物偷走。等行人一转身,才发现财物已经不翼而飞。这些人,连个正脸都不敢露,干的都是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比起那些明火执仗的强盗,难道不是更加险恶吗?

更有甚者,有些人萍水相逢,就对你甜言蜜语,热情得不得了。就拿吴生和王子巽的遭遇来说,黄某、史郎他们一上来就和吴生、王子巽套近乎,又是帮忙又是请客,那股子热乎劲儿,让人觉得好像真的遇到了知心朋友。他们接近人的手段,就像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一点点渗透。今天给你点小恩小惠,明天再和你称兄道弟,慢慢地,你就对他们放下了戒心。

王子巽还以为遇到了热心的旅伴,吴生也以为碰上了志同道合的雅士,结果呢?还不是被他们骗得团团转。这些人就像狡猾的狐狸,随机设置各种陷阱,骗术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他们用言语不断地给你洗脑,今天说这个,明天讲那个,反复暗示,攀亲套话,就像在你耳边念咒语一样,让你不知不觉就陷入了他们的圈套。民间管他们这种手段叫“念秧”,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样的“念秧”骗子多得很,受害者也是数不胜数。人们出门在外,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别被那些花言巧语和小恩小惠迷了眼,不然啊,就只能像王子巽和吴生刚开始那样,被人骗得血本无归,还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喽!”

我周哥写到这里也不禁感叹:在咱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故事里,有一种骗术叫“念秧” ,说起来,可真够让人头疼的。这“念秧”,说白了,就是一种“情感渗透+心理操控”的古代高端骗术,跟现在的杀猪盘、pUA还有街头骗局差不多,不过它更讲究的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套路,悄无声息地就把人给坑了。

咱先从这字面意思来拆解拆解。“念”,就是用语言持续给人洗脑。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个人凑上来,跟你套近乎,一会儿说你面相好,肯定有大富大贵的命;一会儿又说自己家里有啥稀罕事儿,跟你聊得热火朝天。这一来二去,反复暗示你,还各种攀亲套话,你心里一放松,就容易掉进他的陷阱。就像《聊斋》里,那假差役张某,一见到王子巽,就又是帮忙牵马,又是问寒问暖,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自己的事儿,就为了拉近和王子巽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