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彭海秋1(1 / 2)
在莱州城外,有一处清幽的别业,这里是书生彭好古平日里读书的地方。彭好古一心向学,为了寻求安静,选择住在这离家颇远的地方。
中秋佳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彭好古还留在别业中。他独自一人,望着窗外渐渐升起的明月,心中满是孤寂。身边连个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村里的人他瞧不上,唯一有点名气的丘生,虽说是本地名士,可彭好古知道他暗地里做了不少坏事,向来对他十分鄙夷。但今晚实在太无聊了,思来想去,彭好古还是决定写封信,把丘生叫了过来。
两人坐在院子里,就着月光喝起酒来。没喝几杯,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彭好古让书童去看看是谁,不一会儿,书童带着一位陌生的书生走了进来。彭好古连忙起身相迎,一番寒暄后,众人围坐在一起。彭好古好奇地询问这位书生的来历,书生笑着回答:“我是广陵人,也姓彭,表字海秋。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一个人客居旅舍,心里别提多苦闷了。早就听闻彭兄高雅脱俗,所以冒昧前来拜访,还望不要见怪。”
彭好古上下打量海秋,只见他穿着一身朴素的布衣,却收拾得干净整洁,说起话来风趣又洒脱,心里顿时生出好感,高兴地说:“原来是自家兄弟!今晚可真是个好日子,能结识你这样的贵客!”说着,立刻吩咐书童再添些酒菜,热情地招呼海秋,就像多年的老友一样。
不过,彭好古很快察觉到海秋似乎对丘生很是不屑。丘生满脸堆笑,主动找海秋攀谈,海秋却眼皮都不抬一下,态度十分傲慢。彭好古心里有些尴尬,为了打破这尴尬的气氛,他哈哈一笑,提议道:“今晚这么好的月色,咱们干喝酒多没意思,我给大家唱首歌助助兴!”说完,他清了清嗓子,扯着嗓子唱起了《扶风豪士之曲》。众人听着这豪放的曲调,忍不住欢笑起来。
一曲唱罢,海秋摆摆手说:“彭兄好唱功,我对音律一窍不通,实在没法回应这么高雅的曲子。要不请别人来唱唱?”彭好古连忙说:“海秋兄客气了,你想怎么安排都行。”海秋想了想,问道:“这莱州城里,有没有出名的歌妓呀?”彭好古摇摇头:“没有。”海秋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转头对书童说:“我刚才叫的人应该到了,就在门外,你把她带进来吧。”
书童领命出去,不一会儿,就带着一位妙龄女子走了进来。彭好古一瞧,顿时看呆了。这女子也就十六七岁的模样,长得如同天仙下凡一般,眉眼间透着说不出的灵气。彭好古赶紧起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女子坐下。女子身上披着一件柳黄色的帔子,一走进来,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
海秋看着女子,关切地说:“让你大老远跑过来,辛苦啦!”女子嘴角含笑,轻轻点了点头。彭好古满心疑惑,忍不住追问:“这姑娘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海秋一脸得意地说:“你们这地方难找着漂亮姑娘,我刚才从西湖的船上把她给唤来了。”说完,又对女子说:“你刚才在船上唱的那首《薄幸郎曲》特别好听,再给大家唱一遍吧。”
女子也不扭捏,轻轻启唇,唱了起来:“薄幸郎,牵马洗春沼。人声远,马声杳;江天高,山月小。掉头去不归,庭中生白晓。不怨别离多,但愁欢会少。眠何处?勿作随风絮。便是不封侯,莫向临邛去!” 那歌声婉转悠扬,听得众人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歌中的情境里 。
女子的歌声悠悠扬扬,像山间清泉淌进众人心里。这时,只见海秋不紧不慢地弯下腰,从袜筒里掏出一支玉笛。那玉笛莹润剔透,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海秋把笛子放到唇边,手指灵动地按动笛孔,笛声婉转,和着女子的歌声,一时间,院子里仿佛成了天宫的乐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