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灭国之功,谁不奋死(第二更)(2 / 2)
梁建方满意的笑笑,站起来,一拍桌案,高声道:“去准备,出发,杀敌,灭国。”
“喏!”众将轰然领命,杀声直破云霄。
……
白云朵朵,铺陈蓝天。
洛阳,紫微宫。
乾元殿。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中响起,通事舍人娄师德快步走入殿中,将一本奏本递到了皇帝案头,拱手道:“陛下,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府急报,凉国公已率军拿下碎叶川,击破西突厥东厢,斩杀三万多骑,五咄陆部六万骑兵归降。”
李承乾看了奏本一眼,微微点头。
有契苾何力本部一万人,加上回纥骑兵五万,攻打难以迁移的西突厥东厢五咄陆部,并不是太难。
“传旨,以右屯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招抚五弩失毕部。”李承乾微微抬头,一侧的廊柱之后的中书舍人岑长倩站了起来,拱手道:“喏!”
李承乾收回目光看向娄师德道:“雁门郡公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暂时还有!”娄师德拱手,说道:“陛下,雁门郡公已入葱岭,虽然地形艰难,但西突厥不通攻城守城之道,应该还难不住雁门郡公,想来不久之后,雁门郡公就能够率军杀过葱岭了。”
“五弩失毕啊!”李承乾不由得感慨一声。
如今贺鲁主力已经在安西大败,而五咄陆部已经归降,五弩失毕部虽然对大唐恨意难消,但是对贺鲁也没有多少信心了。
就剩下一仗了。
李承乾微微摆手,娄师德拱手,然后退出了乾元殿。
李承乾从御榻之上站了起来,然后走下丹陛,从殿中走去。
站在乾元殿台阶之上,李承乾目光扫过整个洛阳。
永惟八年了。
乾元殿在高句丽战事了结之后,重新开始动工,两年之内,成功完工。
日后李承乾在洛阳的朝会,全部都在乾元殿举行。
乾元殿在整个朝制当中的地位,等同于长安两仪殿,含元殿,次于太极殿。
整个大唐的唯一的天下正殿,只有太极殿。
其他各殿都要次一等,或许可以举办每月朔望朝会,但是正旦大朝,必须太极殿举行。
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是为大唐盛世。
李承乾收回目光,转身进入殿中,看向一侧的李义府,问道:“今年河北百姓迁移辽东和菟州的事情,河北有报吗”
“有!”李义府起身,躬身道:“回陛下,今年河北诸州已经陆续有大批百姓要前移辽东和菟州,不过迁移辽东居多,菟州较少,不过民间更多的人其实是在准备秋后迁移菟州,不过是准备今年秋收之后再动手。”
“传话河北和辽东诸州,百姓迁移之事务必要安排妥当,各州要提前准备州棚以应百姓迁移所用。”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得派个人去河北,不然这些家伙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会尽力。”
“陛下,臣愿意前往。”李义府认真拱手。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义府。
片刻之后,他缓缓点头道:“也好,你是时候出去走走了,八月,朕回长安之前,你就动身吧,任河北道巡查使,务必将这件事情安排妥当,不可出事。”
“臣明白。”李义府拱手,心底稍微松了口气。
李义府其实最薄弱的,就是地方履职之事。
许敬宗起码是秦王府十八学士出身,在隋末时,还做过李密的记室参军,归唐后又做了涟州别驾,玄武门后,任著作郎,中书舍人,若不是这个家伙嘴太臭,说话犯忌,被贬为洪州都督府长史,早就成宰相了。
当然,正是因为嘴太臭,所以许敬宗的人缘也不是很好。
这几年才逐渐的做了宰相。
但无论如何,任洪州长史那几年,很是为许敬宗积累了不少资历,让他在很多方面都能说上话。
李义府就不成了。
他在这方面有些薄弱,虽然早年在并州都督府任职,但官位还低,其他就没有了。
这导致他做事情之前,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查准备。
真遇到突发事情,他是很难立刻提出建议了。
“好了,今日便如此吧。”李承乾微微摆手,然后朝殿外而去。
李义府,岑长倩等人立刻起身道:“恭送陛下。”
……
过烛龙门,大安门,是贞观殿。
自从乾元殿建好之后,便再没有朝臣到贞观殿来了。
李承乾步入贞观殿,站在一侧收拾奏本的武媚娘,立刻上前福身道:“陛下!”
李承乾走到御榻上坐下,然后才看向武媚娘问道:“宗室最近有什么事情没有”
武媚娘想了想,福身道:“滕王贬任苏州刺史后,为官勤勉,官民多有赞誉。”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王叔还是有些改过的,记下吧,年底的时候,提醒朕,让王叔调任洪州都督。”
“喏!”武媚娘微微福身,她每年都随皇帝来洛阳,也只有在洛阳的时候,她才能随意些,不像长安有皇后盯着。
“明日休沐,媚娘陪朕到九州池转转吧。”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西域战事顺利,朕也能松口气。”
“是!”
……
长河荡漾,夜色漆黑。
一边的河岸上满是火把,另外一侧则一片黑暗。
一只火箭从西岸飞到了半空,顿时照亮了河面之上,数十艘小船在飞快的朝西岸而来。
站在西岸稍后的阿史那贺鲁脸色一边铁青,他的目光落在对岸。
一身红衣黑甲的李德謇,面色淡漠的可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