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调苏定方回长安,要开战了(今日一(2 / 2)
吐蕃看的目瞪口呆,但最后也只能骂贺鲁太过愚蠢。
但之后,吐蕃就开始介入西突厥了,他们的动作很小心,甚至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东西吐谷浑就更别说了,大唐虽然没有吞并东西吐谷浑,但却夺了他们的治权和军权,不知道多少人对大唐痛恨彻骨。
如果西突厥暴动的同时,东西吐谷浑能在大唐的背后狠狠的插他们一刀,然后吐蕃再顺势冲下高原,那么一战可定大局。
但这里面,大唐的反应很重要。
大唐在西突厥和东西吐谷浑出事的时候,第一时间能够抽调多少兵力过去支援,同时结合西昌州的兵力,能不能抗住吐蕃的第一次攻势,若是不能,等到大唐反应过来,增援过去,倒霉的就是吐蕃了。
“阎立本在岐州,李德謇在兰州,房仁裕在沙州,夏州的席君买,还有剑南的李道宗,他们随时可能会增援到位。”丹增扎西抬头,看向赞悉若:“更别说还有顶在通天河的李君羡,第一个需要解决,否则烽火一起,长安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整个大唐,消息传递最快的,从来都是烽火。
从通天河到西昌州,从通天河到松州,只要通天河的烽火一起,兰州和巴蜀就能在极短的时间收到消息,然后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长安,送到皇帝手里。
“真正的关键是皇帝。”赞悉若轻轻点头,说道:“所以,我们只需在皇帝这一关彻底地堵死,在计划发动的时候,皇帝因为其他的事情反应不过来,甚至是完全没有反应,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吞并东西吐谷浑。”
丹增扎西深吸一口气,看着赞悉若道:“你是在想安西的那个人吧”
“是!”赞悉若认真的点头,说道:“父亲当初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他,甚至开始有所接触,不过那个时候,公孙常刚死,要求他低调,所以他们就没有参与进来,也让他躲过一劫,十年来,他们终于在西域站稳了脚跟。”
丹增扎西点点头,也正是这十年,让吐蕃对那个人彻底的放心下来。
“吐蕃这些年在大唐虽然有所部署,但对高层动作却极为的困难。”赞悉若看向丹增扎西。
丹增扎西的脸色一阵难看。
如今的大唐,蒸蒸日上,谁会和吐蕃勾连。
便是有那么一两个被大唐抓住把柄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将吐蕃给卖掉,成为大唐算计吐蕃的棋子。
这是他们最小心的。
“那个人,他对大唐的了解远超你我,而且事情看起来过了很多年,但他的根本却还是存在一些的。”赞悉若神色认真起来,说道:“还有我们在逻些发现的那件事情,如果由他来操刀,或许能够让大唐宫廷从内部彻底的乱起来。”
赞悉若狠狠的一握拳,眼神凶狠。
“那个时候我们再突然动兵,便可以一举彻底击溃整个大唐。”丹增扎西轻轻点头,说道:“就这么办,你去和那个人联系,他什么时候能来长安”
“年底了。”赞悉若神色平静了下来,然后有些好笑的摇头道:“论及谨慎,他们还要在我们之前,他说年底的时候,来往长安城的人会很多,所以,不会有人察觉到他。”
“明年正旦,皇帝大朝。”丹增扎西点头,说道:“也好,我们会在那之后离开长安,正好用我们来吸引大唐的注意力,让他在暗地里行事。”
“是!”赞悉若轻轻点头,他的目光抬起,看向皇宫方向。
他的父亲,他的弟弟们,还有他的家人,他们真的全死了吗
……
大雪过后,长安城一派素白。
李承乾一身银白色衮龙袍,头戴金冠,身披黑色貂皮披风,行走在宫墙之上。
两侧无数禁卫手持长槊肃立。
对面的长安城安静井然。
崔仁师跟在皇帝侧后,李象和崔均跟在稍后一些的地方。
李承乾一边走,一边看着整个长安的雪后风光。
这样一座广阔宏伟的都城,他真的很难想象,后世会有哪个皇帝,在遇难的时候,不想着抵抗,而是要逃离这座都城。
逐渐的,李承乾走到了城墙东南角,他的目光轻轻的在远处的平康坊扫过,然后回头,。
“陛下!”崔仁师认真的拱手。
李承乾点头,说道:“明年正旦,朕会封爱卿为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同中书门下三品,日后,安东的事情,朕就全部托予爱卿了。”
“臣领旨,多谢陛下圣恩。”崔仁师忍不住就要跪下。
“不必。”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要行礼,等到大朝之时再说。”
“是!”崔仁师有些感激的拱手,皇帝虽然几年前说过要封他做宰相,但几年过去了,灭东岛三国的军功没有他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机会做宰相。
“安东之事重大。”李承乾抬头,说道:“首先是粮草,这个冬天,到明年秋收之前,大唐在安东都不会付出太多,会让安东的百姓,保持一定的饥馑,所以,明年的春种要做好,一直到明年丰收,饥饿一年之后的丰收,百姓必然会对大唐归心。”
“是!”崔仁师点头,若是不经磨难直接给好处,不会有多少人珍惜的,但一经磋磨,一切就不一样了。
“粮食是一码事,第二件事,是安东的商贸。”李承乾笑笑,说道:“有商贸的繁华,安东的旧民就不会怀疑朝中是在刻意的打压他们。”
“是!”崔仁师认真拱手。
“商贸就涉及到了开元通宝。”李承乾转过身,朝着朱雀门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他一边说道:“朝中需要安东的铜矿,金矿和银矿,同时朝中也会按照安东所挖掘的矿产,返给一定比例的开元通宝。”
这样,就能够保证开元通宝的足够流通。
“今年,朕免了安东百姓的一年赋税,也保他们度过灾年。”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明年,朝中会前面征收安东一半的赋税,同时剩下一半的粮食,安东大都护府用开元通宝去买,保证开元通宝发放下去。”
“是!”崔仁师微微躬身,他知道,皇帝之所以没有彻底的免除明年安东的赋税,就是因为吐蕃人今年来了。
不过也好,有安东来承担朝中的负担,河北就能好许多。
“安东诸事,暂不谈将来它给朝中的供应超过朝中支出,但起码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收支平衡,安东都护府从里到外的消耗,全都要安东自己承担起来。”李承乾看向崔仁师,道:“爱卿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朕便什么时候将爱卿调回朝中。”
“臣领旨。”崔仁师用力的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等爱卿到任安东之后,朕会将苏定方和刘德敏调回长安来,剩下的薛万彻,高侃,李谨行,王文度和房遗爱等人,协助爱卿……当然,如果爱卿有什么举荐的人,拟份名单给朕。”
“臣领命。”崔仁师肃然躬身。
“治理安东不易。”李承乾感慨一声,说道:“爱卿今冬在长安,有什么需要调配的东西,启程之前,尽可能和六部协调好,至于这期间,让苏均跟着爱卿跑一跑吧,他明年要任沈州刺史,先跟着爱卿学学。”
“臣领旨。”崔仁师抬头看向苏均,苏均认真的拱手行礼。
崔仁师知道苏均,太子家令,现任安东大都护苏勖和南昌公主的长子,皇后的堂弟,昭仪的兄长,太子和辽王的舅舅。
“陛下!”崔仁师下意识抬头,问道:“陛下,辽东似乎不在安东大都护之列。”
“不在。”李承乾平静的点头,说道:“辽东归安东道,但成辽东都督府,以辽王遥领辽东都督,苏均任辽州长史,检校辽东都督府长史。”
“是!”崔仁师凛然拱手。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今日便先到此吧,都回去准备。”
“喏!”李象,苏均,还有崔仁师,全部认真拱手。
……
御辇落在两仪殿前。
李承乾迈步走上台阶,一眼就看到站在殿门前的李安俨,他抬头问道:“怎么,有事”
李安俨凑近,低声说道:“陛下,骆宾王三日之后抵达长安。”
“他要进长安城吗”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不会,他会待在武功县。”李安俨躬身,说道:“他很小心。”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不用管他,派人盯死吐蕃人,看看他们有没有办法,摆脱我们的监视,若是有,找出漏洞,进行弥补。”
“是!”李安俨拱手。
李承乾稍微转身,看向长安门方向。
那里住着隐太子李建成的隐太子妃,郑观音。
她还活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