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2 / 2)
众人依旧沉默,我知道,他们都在等待我的决定。此时的我,仿佛置身于悬崖边缘,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着大理国的生死存亡。
最终,我长叹一声,沉重地点了点头:“罢了,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高敬之,此事便全权交予你去办。务必做好周全部署,把握好尺度。”
高敬之领命退下,其他人也纷纷告退。待众人离去,后叫住了两位丞相。
刘文海走到我身边,轻声说道:“陛下,做出这个决定,您定是艰难万分。但臣相信,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我的这位老伙计,看样子这条毒计他也是想到了,只是不愿意自己说出来而已,高敬之替他说了,他也就轻松了。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刘丞相,朕虽为一国之君,却也有诸多无奈。这战争一起,不知要背负多少人命。”
俞法晨也上前一步,说道:“陛下,高敬之的计策虽狠辣,但从大局来看,确有其道理。蒲甘骚扰边境已久,此次出兵,也是为了保卫百姓,师出有名。只要高指挥使能像陛下说的那样把握好尺度就行了。”
好嘛,感情你们两个老狐狸都想到了,就是不自己说。看来高敬之还是太年轻了啊。
我微微颔首:“朕明白,只是这心中的负担,实在沉重。两位丞相,你们要协助高敬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切不可让士兵们寒心,更不能让百姓受苦。”
那既然你们装迷糊,我就做圣人吧。
刘文海和俞法晨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理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战争。高敬之迅速调兵遣将,制定作战计划。他一面派人深入边境,搜集蒲甘的军事情报,一面组织将领们商讨战略战术。那些部族首领和特权阶层,在朝廷的号召下,虽心怀不满,但也不得不派出自己的兵力参与战争。
高敬之也是一个聪明人,为了不让那些部族首领记恨自己,把兵部尚书林墨推了上去,林默怎么可能来接这么个烫手的山芋呢?
最后,这些从大理国本土与高棉郡调往蒲甘边境兵城的五万人,由多罗刀担任主帅、黑豹、崔浩虎、旦当驻军指挥使乌瑞鑫三人为副帅。
这个人员配置,我也表示赞同,同时也发现高敬之越来越毒辣了。
林墨也在官场浸染了这么久,发现自己推脱不掉,最后就负责给大军押运粮草了。
几日后,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王都的宁静,信使快马加鞭,呈上一份沾染着征尘的军报。展开军报,只见上面详述着我大理国五万大军进驻边境的后续情况。
我军进驻边境的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入蒲甘境内。蒲甘也不敢懈怠,立刻调兵遣将,修筑防御工事,准备与我军一决高下。
初次交锋,战场之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彻云霄。烈日高悬,映照着士兵们坚毅的面庞与寒光闪烁的兵器。
我军士兵士气高昂。蒲甘军队也不甘示弱,依托着提前构筑的防线,顽强抵抗。一时间,刀光剑影交错,双方陷入了激烈的鏖战。箭矢在空中呼啸而过,不断有人倒下,但士兵们毫不退缩,奋勇向前。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双方暂时收兵。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也陆陆续续的交战了几次,双方互有胜负。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然而,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成功向前推进了八十里。
主帅多罗刀迅速整理战果与损失,上报朝廷。他详细记录了歼敌数量、缴获物资,以及我军将士的伤亡情况,行文严谨,条理清晰。
与此同时,乌瑞鑫也密报了这一战的实际战果与战损。待我仔细比对两份报告,发现内容竟毫无差别,心中不禁对多罗刀的坦诚与尽职感到欣慰。
这不仅体现了多罗刀的正直,也意味着我军内部信息传递的准确与通畅,为后续作战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更让我放心的是,多罗刀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了,但是他依旧不打折扣的执行,这让我对他的信任不断的加深。
随着军报的不断传来,战争也在不断的推进,国内的矛盾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那些原本心怀不满的部族首领和特权阶层,因兵力的损耗,说话的底气也是越来越弱了,各地实施改土归流的官员上报的情况也都是顺利实施。
尤其是吴其平,这位高棉郡的总督。他上书说:朝廷此举实在英明。崔浩虎的族兵在战场上折损了一小部分的消息刚传到吴哥城,占族的首领因陀罗就找到了他,表示愿意服从朝廷的决定。
看到这些好消息,我也是松了一口气。但我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战争结束后,如何安抚这些部族,如何重建边境,如何恢复百姓的生活,将是摆在我面前的又一系列难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