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5章 书店开张(1 / 2)

加入书签

秦王微微眯起双眼,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片刻之后,目光转向赢无忧,神色郑重地说道:“当下,科举一事乃是重中之重,关乎大秦的未来兴衰。印刷术虽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是造福天下的好事,但朝堂诸事繁杂,需统筹兼顾。此事不妨暂且搁置,待科举过后,我们再在朝堂上,召集众臣,细细商议、全面推行,务必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赢无忧闻言,乖巧地点点头,声音清脆而恭敬:“儿臣明白父王的考量,定当全力筹备科举,不辜负父王的期望。”

随后,赢无忧双手捧着一本刚刚印刷完成的经义,缓缓走到秦王面前。这本经义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知识与文化交融的独特气息。纸张洁白平整,页面排版整齐有序,每一行文字都排列得一丝不苟;字迹清晰锐利,仿佛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秦王伸手接过经义,目光瞬间被那精美的排版所吸引。他的眼神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满意之色,同时,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也悄然浮现在脸上。在这之前,秦王心中一直有所忧虑。他一心想要推行科举制度,广纳天下英才,为大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国家在人才的推动下走向繁荣昌盛。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他的面前。那些经史子集,作为科举备考的重要资料,大多被各世家大族以及王孙贵族牢牢掌控。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生活困苦,为了生计奔波劳累,根本没有途径和财力去获取这些珍贵的书籍,想要得到一本简直比登天还难。

那些世家贵族们,仗着家族积累的巨大财富和崇高地位,本应肩负起传播文化、造福苍生的社会责任,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然而,他们却自私自利,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视为自家的私有财产,紧紧捂住,丝毫不愿给予那些出身贫寒、毫无背景的人哪怕一丝一毫的机会。

在他们的操纵下,世家门阀代代相传,财富与地位愈发稳固,如同盘根错节的大树,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土壤之中,难以撼动。而广大黎民百姓,只能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被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永无翻身出头之日。每每想到这些,秦王便感到烦闷不已,心中如鲠在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印刷术的出现,如同划破黑暗的一道曙光,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大量书籍得以迅速复制,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再加上造纸技术也在持续进步,纸张变得更为廉价易得。这一变革,意味着普通人只要识文断字,便能通过购买或借阅这些印刷出来的经义,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知识,为备考科举做好充分准备。从此以后,无论贫富贵贱,人人皆有机会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科举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想到这里,秦王的心情怎能不激动万分呢?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繁荣昌盛、人才辈出的美好画卷:在大秦的广袤土地上,无数寒门学子怀揣着梦想,勤奋苦读,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为大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朝堂之上,贤才云集,各抒己见,共同为大秦的繁荣出谋划策;整个国家,在人才的推动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他自己,则成为了这幅伟大蓝图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引领着大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