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8章 练兵和发展经济两不误(2 / 2)

加入书签

这些面粉不仅为将士们提供了充足的主食保障,还被运往周边地区,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

榨油厂内,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油菜籽和花生等油料作物,经过压榨、精炼等一系列工序,变成了金黄色的食用油。

在压榨环节,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工艺。先将油料作物进行适度的烘焙,激发其内在的香气和油脂。

然后,利用大型的压榨设备,施加均匀而强大的压力,使油脂充分流出;精炼过程中,通过过滤、沉淀和脱酸等步骤,去除杂质和不良成分,确保食用油的纯净和健康。

这些食用油不仅让将士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多样,还为医疗救治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

纺织厂里,先进的纺织机器快速运转,丝线交织成一匹匹精美的布料。有适合制作军装的结实耐用布料,也有用于制作被褥的柔软舒适面料。

在纺织过程中,对纱线的张力、纺织的密度和速度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布料的质量和性能。

对于制作军装的布料,选用高强度的纤维,并增加了防撕裂和防水处理的工艺。

而用于被褥的面料,则注重柔软度和保暖性,采用了细腻的纱线和蓬松的编织结构。工人们专注而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确保每一寸布料都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陈振华不辞辛劳,亲自奔波于各个建设现场。他悉心指导工人如何操作新引进的设备,如何优化生产流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优的产品质量。

同时,陈振华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他积极组织当地的青年参加技能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传授技艺。还从其他地区引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生产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在陈振华的精心策划和全力推动下,各项生产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建成的工厂不仅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复苏和蓬勃发展。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广大将士们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装备了充足的子弹,士气高昂,信心满满地奔赴战场。

陈振华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完善和壮大生产体系,就一定能够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迎来和平与繁荣的曙光。

陈振华深刻地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生产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他将精力投入到面粉厂、榨油厂、纺织厂和服装厂等各个领域,借助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成功地让那些生产线一一建设起来。

当看到服装厂呈现出来的夏季服装时,无论是战神副师长,还是陈大旅长,都难掩内心的喜悦。

毕竟此时已经是 4 月初,炎热的季节即将来临,对于夏季服装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好在陈振华在平顺县早有谋划,早在 2 月、3 月份就安排了第一批夏季服装的制造。如今,已经生产了接近 5000 件。

陈大旅长满怀信心地憧憬着,在黎城、长治、潞安等地的服装厂相继投产之后,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夏季服装,从而在 4 月中下旬实现统一换装。

服装厂内,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他们全神贯注地裁剪布料,缝制衣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他们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关爱。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人们不断改进工艺,优化流程。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为了生产出更多优质的服装而努力。

面粉厂中,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设备,将一袋袋面粉生产出来。这些面粉不仅保障了将士们的口粮,还为当地的百姓提供了生活所需。

榨油厂的工人们也毫不松懈。他们精心挑选油料作物,经过一道道工序,榨出香气扑鼻的食用油。这些食用油为将士们的饮食增添了营养,让他们在艰苦的战斗中保持体力。

纺织厂内,纱线飞舞。先进的纺织机器在工人的操作下,织出一匹匹精美的布料。这些布料不仅用于制作服装,还用于制作帐篷、被褥等物资,为将士们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在军事训练场上,每天晨曦微露,将士们就已经整齐列队。他们身着整洁的军装,身姿挺拔,目光坚定。

体能训练是每日的必修课,将士们或是围绕着操场进行长跑,步伐整齐有力,喘息声与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激昂的奋进之歌;或是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肌肉紧绷,汗水如雨般洒落,却没有人喊苦喊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