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1章 你们就是医生中的败类(1 / 2)

加入书签

市领导来看望慰问沈在心。

果然没人问及伤势严重程度,他们也怕一问问出来,要么逼人家沈总撒谎,要么因为有钱人的那点傲娇陷入难堪。

好几个相关单位都送了鲜花和果篮,把床头柜摆了个满。

人一走,何院长就让人把鲜花、水果带去办公室,掩护沈在心戴上口罩、墨镜出来去门诊楼。

新的门诊楼明窗净几,洁净崭新,因为配备了洗衣房,洗衣房用上臭氧消毒微波干燥设备,工装可以随时换洗,那种医务人员工装老破脏现象彻底消失,医护人员白大褂不白的问题算是能跟上一些高端医院了,看起来讲究、养眼。

沈在心去了外科手术区,被护士认出来,立刻就是一片掌声……

因为有一套学习、跟进、实践的外科医生培养系统,刘雨拿照之后,已经变身为主刀,他自认为自己也是老沈的徒弟,点头哈腰地跟着,带着沈在心了解他们的手术环境。

最大的改进是手术准备的制式化。

这算是效率上非常牛逼的系统性改进。

沈在心也只是提供思路,他们自己改进进化的。

你像病人手术,包括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检查完,大多数的医院并没有直接推送到外科医生那儿,就算可以推送,外科医生也不是坐在电脑上等着你推送。

等你约下来手术,外科医生可能才能见到你这些东西,这时候因为沟通不畅,术前医嘱这边都是主治医师根据经验做的,外科医生难以参与,手术方案是外科医生定下来的,主治医师不好参与……

即便是医院的软件系统支持,但贯彻起来,随着双方的繁忙程度,也大打折扣,所以你在医院就诊,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你皮肤上长个瘊子,其实自己狠狠心,在家备刀片酒精就能解决的这种小手术,找到门诊,门诊弄不好也给你约到三、五天后。

你肯定想不明白是为什么吧?

甚至有些外科部门,还要来回用嘴通知,靠病人带着单子来传递信息,你在不忙的医院,无所谓,你在手术排不过来的医院,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大手术前突然来个患者,插了一个小手术,你说没安排呀,实际上安排了,这时候患者情况什么都不了解,就赶紧凑合了做。

不效率,而且容易出事故。

更何况从患者的角度,你手术效率越低,患者越要往后排,他住院成本就越高,这个钱表面上是医院挣了你的病床费,换到病床都不够住的医院,医院根本没这必要,对不对?

所以这一部分是心相融医院要下定决心,进行系统性改善的地方,也可以称为术前准备。

但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等你要做手术了,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等都还不一定统筹出来,定下来。

越是手术做不过来的医院,越是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人实在顶不住了,那个人家里有事情了。

主刀医生一看手术简单,喊过来凑数吧。那么主刀医生拿到的患者身份,手术名称及部位,护士不一定拿到,核对腕带,对照影像资料就很乱,手术方案上,术中风险及应急预案,你就算准备了,也有可能场中慌乱。

更不要说你下了一台手术,你还要费时费力,去准备器械、耗材、血液制品,再去张罗另外一台手术,效率低的,能磨洋工一样准备大半天……

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提高效率?

就是说,这种术前准备能不能借助于系统,有一套机制,出了手术台,另外一台手术全套都已经准备好了呢?

你要电刀、电刀检查过了,你要监护仪,监护仪检查过了,需要多少无菌敷料,几件手术衣,什么常规器械,麻醉师是否就绪,助手状况怎么样,护士是否到岗,至于手术需要不需要准备血液制品、吸引器等等,也已经准备好了,影像资料,患者部位等等,甚至手术方案建议也已经oK,等着主刀确认是否与主治医生相互沟通过,参与手术的人员是否已经了解手术相关情况。

这种全套准备作为一种制式,投喂在你嘴边可以不可以?

而从手术前患者诊治、检查,到手术安排,再到手术准备做好无缝优化,是不是优秀外科医生和他副手们的工作效率马上就被打开了?

主刀耵完主要部分,让副手关腔、关腹,自己闲庭信步,略作调整和准备,去到隔壁手术间。

人员、患者、准备已经就绪,是不是就又投入进去了呢?

假如外科部门对于患者而言,能做到常规手术当天住院,当天或者第二天可以手术,而且已经做出周密的准备,对于患者来说,起码能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

你觉得这么高效的医院怎么样?

沈在心跟了一下手术,很满意,有时候真理就是这样,熟能生巧,你手术越多,你医生水平越高。

没有什么特殊手术,他主要是来了解情况,觉得没什么看头,等方金星这位主任一赶来,就圈上他找地方聊天了。

更全面的信息还需要向他了解。

方金星给他介绍说:“区医院那边院方经过研究决定,基本上不再跟我们合作了,但是中心医院和医学院附属医院跟我们的合作反而变多了,主要是里头的一些医生,能从我们这边拿外快,一看这个手术不好做,做不了,把患者给自己同事吗,有些人没这心胸,就联系我们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投喂他他熟手的手术,他跳开医院,就又挣了一份工钱。”

沈在心更希望院方之间能有合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