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上交朝廷(2 / 2)
所以说,只要当今圣上金口一开,随时随地都能够毫不费力地铲除掉原本在此生长繁茂的各种植物,并迅速展开大规模的尝试性种植活动,引入黛玉所提供的那些产量极高的优良种子。
如今正值初秋时分,阳光柔和而温暖,微风轻拂着大地,带来一丝凉爽之意。
此时若能迅速地将种子播种入土,那么只要一切进展顺遂,便恰好可以赶在次年春季播种之前,成功收获一批丰硕的作物。
这般安排,不但能够获取数量更为可观的高产优良种子,还能够亲眼见证这些种子在实际土地中的种植成效,实在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尽管皇帝与他的三位皇子,还有皇庄的负责官员,皆已亲身领略过黛玉田庄内,那一片呈现出蓬勃生机且丰收在望的繁荣景致,但像这种小规模的试种工作,依旧显得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
毕竟,大夏朝地域广袤无垠,其疆土从东到西、自南至北均延伸达数千余里之遥。
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各异,所面临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自然也存在着颇为显着的差异。
因此,朝廷在推广新作物种子之前,务必竭尽所能去模拟各式各样的气候环境以及多样化的土壤状况,并借助于这种小规模的试种行为,细致入微地观察相同品种的种子,在不同区域的具体生长态势。
唯有如此,方能确保这些高产良种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并获得理想的收成。
这些都是珍贵的种植经验,整理出来之后就可以由各地的劝农官传授给当地的农户,以便增加粮食的产量。
当然,像这种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朝廷都有专门的农官去负责。
黛玉怎么说也是个千金小姐,不可能总是像老农似的蹲在田间地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高产良种的研究和培育上。
因此,她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加快速度赶出了皇帝所需要的资料并亲手上交之后,接下来就无事一身轻了。
顶多在自家粮庄收获的时候,要配合着皇帝,把绝大部分的粮食都上交给朝廷,不能再随意的对外出售,自家田庄也只能留下明年要作为粮种的份量。
至于田庄里所有佃户们一年的口粮,那就只能拿着银钱,自己到外面去购买了。
好在皇帝处理此事的时候还算得上公道,直接用朝廷的名义,以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收购了黛玉田庄新打下来的粮食。
因此,农庄的佃户们也得到了丰厚的补偿,完全可以过个比去年还要好的肥年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田庄里的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
真是没想到,他们这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等人,也会因为粮食种的好而受到皇帝和朝廷的嘉奖。
对于带给他们如此多惊喜的黛玉,佃户们也更是衷心爱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