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4章 战略布局(2 / 2)

加入书签

人才培养同样重要。他下令扩建海军军官学校,设立"远洋作战指挥"专项培训班。"不仅要培养能打仗的军官,更要培养懂战略的将领。"在培训大纲中,他亲自添加了"西方海军战术分析"和"远洋后勤保障"两门核心课程。同时,他还推动建立了海军与民间航运企业的人才交流机制,为战时快速扩充海军力量做准备。

情报网络的构建是李海洋战略布局中的隐秘一环。在一个只有极少数人参加的绝密会议上,他批准了"深蓝计划"——在各大洋关键节点建立海底监听系统。"我们要在西方舰队经常活动的海域部署移动式监听设备。"这份计划书被锁在了海军司令部的保险柜中,只有三位高级将领有权查阅。

盟友体系的建立同样被提上日程。李海洋派特使出访东南亚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海上安全合作协议。在协议草案中,他特别加入了"联合巡逻"和"情报共享"条款。"我们要让这些国家明白,与华夏合作是他们最安全的选择。"他对特使们嘱咐道。同时,他还秘密批准了一项军售计划,向友好国家提供经过改装的护卫舰和巡逻艇,逐步替换他们的海军装备。

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是远洋作战的基础。李海洋召集后勤部门开了整整三天的会议,制定了全球补给网络建设方案。"要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建立三个核心补给中心,每个中心都要具备维修、医疗和弹药补给能力。"方案书中详细列出了每个补给中心需要配备的设施和人员编制。他还特别指示,要研发新一代综合补给舰,能够在海上为整个航母编队提供补给。

针对西方可能发动的封锁行动,李海洋早有准备。他命令参谋部制定了"破交作战"预案,详细规划了在各大洋袭击西方商船队的战术。"如果他们要封锁我们,就要做好被反封锁的准备。"预案中包含了潜艇部署图、水面舰艇袭击路线和远程航空兵打击方案。这部分内容被列为最高机密,只有舰队司令级别军官才能查阅。

在海军战略调整的同时,李海洋也没有忽视与其他军种的协同。他与空军司令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会谈,制定了"海空一体战"联合作战条令。"未来战争没有单一军种能够取胜,我们必须实现情报、指挥和火力的无缝衔接。"条令中详细规定了海军舰艇与空军战机的协同作战流程,甚至细化了通讯频率和敌我识别方式。

李海洋深知,与西方的对抗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制度竞争。他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我们要让世界看到,华夏模式不仅能带来经济发展,也能保障地区安全。"为此,他支持外交部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主张通过对话合作解决海上争端。在倡议书中,他亲自修改了有关"尊重各国海洋权益"的表述,使其更具包容性。

随着各项计划的逐步实施,李海洋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星光璀璨的夜晚,他独自站在大唐号的飞行甲板上,望着无垠的大海沉思。"三年之后,我们的舰队要能在全球任何海域自由行动;五年之后,我们要建立起以合作为基础的国际海洋新秩序。"这些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成为指引华夏海军未来发展的精神纲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