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袁绍起兵!(1 / 2)
话说那日,袁绍得知董卓欲行废立之事后,心中惶恐不安。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继续留在京城,恐遭不测。于是,袁绍当机立断,将朝廷所颁发的符节悬挂于东门之上,然后趁着夜色匆匆逃离京城,直奔冀州而去。
董卓闻知袁绍出逃,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全国通缉袁绍。然而,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以及议郎何颙等一干名士却纷纷出面劝阻董卓。
只见周毖拱手说道:“董太师,这废立大事,实非寻常之人能够理解和承受得了的。那袁绍不过是一介武夫,不识大体,因惧怕而逃走,想必并无其他深意啊。倘若此时对他通缉过急,只怕会激起更大的事变。”
伍琼也紧接着附和道:“是啊,太师!袁家四世三公,累世为官,恩泽广布四方。其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若是袁绍此番逃出之后,召集各路豪杰,拉起一支队伍,那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群雄必然会趁势而起,响应他的号召。到那时,整个关东地区恐怕都不再是太师您所能掌控的啦!”
何颙亦上前一步,恳切地说道:“依在下之见,倒不如暂且赦免袁绍之罪,赐予他一郡太守之职。如此一来,袁绍定会感激太师的不杀之恩,庆幸自己得以幸免罪责,自然也就不敢再轻易招惹事端了。”
董卓听着众人所言,沉思片刻,觉得不无道理。虽说他手握重兵,但若是真如这些名士所说,引发天下大乱,局面恐怕也难以收拾。于是,董卓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并赐封其爵位为邟乡侯。
只是圣旨送到袁绍手中之时,袁绍只觉乃是董卓所命,不甘其辱,坚决不接受董卓的册封。这也让董卓更为恼怒!
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的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万物萌动,但洛阳城中却是一片肃杀之气。董卓听闻袁绍和袁术于山东起兵叛乱,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将袁隗以及所有在京城的袁氏宗族成员尽数屠戮殆尽。一时间,袁家满门惨遭灭顶之灾,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然而,这起血腥事件却激起了天下豪杰的义愤填膺。许多人纷纷归附袁绍,不仅是因为对袁家悲惨遭遇深感同情,更是被袁绍的仁德和威望所折服。人们心中燃起了复仇之火,誓要为袁家讨回公道。因此,各州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起义军,他们无一不是高举着袁氏大旗,浩浩荡荡地向董卓进发。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韩馥眼睁睁地看着人心纷纷归附袁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忌妒和愤恨之情。他深知袁绍如今深得众人拥护,其势力日益壮大,这让韩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怕袁绍会利用这些优势来对付自己。
于是乎,韩馥时常派遣手下的从事们守在袁绍的家门口,严密监视并限制袁绍的一举一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