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章 万历:我不!我不!我偏不!(1 / 2)

加入书签

【提起万历,当然绕不开着名的万历三大征啦!】

【所谓三大征,指的是万历年间发生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

【这三场战争都以明朝获得最终的胜利作为结尾,而其中大明付出的财政消耗也是巨大的。】

【但这三场战争都是不得不打的战役,总不能坐视人家分裂大明吧?】

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战乱四起的状况?

众人心里都明白,那就是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掌控开始变弱。

弱肉强食的道理对于四周的夷族来说,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天性。

依赖变法获得的财富,还能够支撑几次这样的出征呢?

【万历三大征对于明朝的财政消耗是巨大的,但并不是一击致命的。】

【毕竟从三大征结束到萨尔浒之战失败,中间有近乎19年的时间恢复。】

【有损耗是必然的,但还没有到要动摇过本的地步。】

【真正致命的是,无论是万历还是内阁都没有从这几次战役中吸取教训。】

【毕竟这种平叛的战役,我们万历都还是不愿意上朝,坚持在宫中遥控指挥。】

明朝,秦良玉和自己丈夫对视一眼,没说话。

他们做臣子的,不能妄议君主,只是陛下着实有些荒唐了。

这几次战役,明军赢得并不轻松,可见我大明的军队战力已经疲弱到了什么地步。

今天,尚有辽东李家镇守北边,来日又要靠谁呢?

【三大征中明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严重的问题。】

【比如军队欠饷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要闹饷的地步,各军队之间的配合也很不熟悉。】

【此时根据战役的结果,正是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的好时机。】

【笑死,根本无人在意。】

【直到20多年后,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彻底崛起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明朝,辽东,李成梁心中凝重,果然还是蒙古啊。

只可惜,现在已经有些迟了。

自万历十九年陛下把我召回京师,辽东的防务就逐渐松懈,如今的女真部落已经成了气候。

李成梁眼神果决,若女真会成为大明的强敌,他必须要请奏陛下。

要在敌人尚未彻底壮大的时候,将它抹杀在摇篮之中!

【三大征火热展开的时候,万历和朝臣在干什么呢?】

【正忙着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吵架呢!】

【从万历十四年争到万历二十九年,吵了整整十几年!】

【由立储争议引发的国本之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政治精力,导致朝堂之上内耗十分严重。】

清朝,正值壮年的康熙不以为意,自家保成好着呢!

保成是嫡子,又是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自然是和旁人不同。

百年之后,自己的皇位总是要传给太子的,其他人门都没有!

汉朝,刘彻暗暗猜测,难不成是长子的资质不好?

根据天幕说的话,自己在据儿死后,不也是选择了年幼的弗陵继位嘛!

毕竟矮个子里拔高个,总不能因为长幼齿序就把天下交到无能之人手中吧?

不过,什么情况要争十几年啊?

莫不是其中有皇子的母家势力极大?

【万历九年,朱翊钧偶然临幸了宫女王氏,王氏幸运的生下了长子朱常洛,被封为恭妃。】

【但万历对王氏并不在意,对这个出身低微的长子就更不放在心里了。】

【万历也不喜欢自己的皇后,他在后宫中最属意的是皇贵妃郑氏。】

【郑氏论受宠程度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后宫第一人。】

【从万历九年入宫后,短短四年跟坐火箭似的晋升成为了皇贵妃。】

明朝,王恭妃只能在宫中暗自垂泪,自己身份低微,也不奢求帝王宠爱。

只是常洛他毕竟是陛下的儿子啊,竟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

他们母子二人,何其可悲!

【因此,对于万历来说,他更偏向立郑贵妃的孩子为太子。】

【尤其是在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儿子因病早夭之后,随后出生的朱常洵更加得到了万历的宠爱。】

【并且万历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明朝一直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原本应该立身为长子的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万历却迟迟不立太子,引发了朝廷内外的诸多猜测和担忧。】

【毕竟立太子是关系到国之根本的大事,也关系到王朝的稳定和未来,陛下却一直拖延。】

【于是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等首次提出立储之事,请万历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年间,朱翊钧眼神阴沉,心中老大不乐意。

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本来就是他的家务事,哪里轮得到这些老东西来指指点点?

更何况常洵聪颖可爱,又是自己和爱妃的孩子,就算不是长子又怎么样?

他们越提,朕就越要跟他们对着干!

就不,就不,朕偏不!

郑贵妃自然也是不乐意的,凭什么?

若是让朱常洛当了太子,陛下百年之后,王氏岂不是还要压在自己的头上来?

【万历找了个借口,说朱常洛年纪太小,想要推掉立太子的事情。】

【大臣们还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吗?根本不吃这套!】

【不断上疏请求立储,结果他们越是逼迫,万历就越是反感,采取拖延战术,想要蒙混过关。】

【双方为这个事情争论不休好几年,后来万历迫于压力本来答应立朱常洛太子。】

【结果是虚晃一枪,立马就反悔了,并且开始打压朱常洛的支持者。】

【就连内阁首辅申时行也因为立储之事逐渐被万历所厌恶,最终不得已辞职了。】

万历初年,张居正眉心紧皱,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的跳。

他叹了一口气,这些年对陛下的教育都被他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作为帝王,为了自己的偏私引发朝野争斗,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吗?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不想立朱常洛,先妥协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还少吗?

闹了十几年,他没猜错的话,结果还是立了朱常洛,这不是无用功吗?

手中没有足够的势力,光是靠犟,能成事才怪了!

【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为了立太子一事,朝野是争论不休。】

【两方也是手段频出,究竟谁能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