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叉出去(2 / 2)

加入书签

否则再有今天这种局面,她这个朝不是白临了么?

况且自家大哥那边,也该好好沟通一下了。

咱俩一个姓,你怎么还帮外人说话?

......

何进下了朝,屁颠屁颠的跑到了尚书台。

小老弟,你让我做的事我可是做到了,你可要信守承诺,与咱哥俩好哟!

“快,快写制书,布告天下!”

何进将给刘宏上谥号的事说了一下。

当值尚书见是何进亲自来了,不敢怠慢,问明情况之后,当即开始思考制书的内容。

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

制书,是在国家发生大事之时,最高级别的公文形式,其主要目的便是昭告天下。

比如国家颁布新的法律,新的政策,天子驾崩,新帝登基,册立皇后、太子,官员任免奖惩之类的。

诏书的功能也差不多,但级别比制书稍低一些。

给先帝上谥号,这是一等一的大事,肯定要用最高级别的制书。

何进站在一旁,不断催促。

此时他已不再信任党人。

袁隗也有录尚书事之权,可以干涉尚书台的事务。

若是他走了,袁隗从中破坏,拖延时间,那就麻烦了。

毕竟自家妹子是什么性格?大外甥又是什么性格?

何进心知肚明。

若不趁着现在赶紧把制书发出,万一大外甥被妹子逼着改口,那可就全完了。

事儿办砸了,张新肯定往死里揍他。

“大将军!”

果不其然,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

何进回头看去,一个大脑袋凑了过来。

“本初怎么来了?”何进淡淡问道。

“大将军。”

袁绍满脸堆笑,“先帝谥号之事,我等是否再商议一番?”

袁隗年迈,腿脚不便,追不上何进,因此便让年轻一些的袁绍先过来拖住何进。

何进闻言摆摆手,“陛下圣意已决,无需再议。”

“大将军,自古以来,议谥之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袁绍行了一礼,“如今一日而定,其中定然还有诸多不妥,若是贸然传制,天下人不会心服,如此有损陛下名声,也有损大将军的名声,还请大将军三思。”

“你们要谥‘灵’的时候,怎么不说一日不妥呢?”

何进心中翻了个白眼,说道:“议谥之事,本将军同意,太后同意,陛下也同意了,有何不妥?本初无需再言。”

“今日这何屠夫怎么不好忽悠了?以前只要提起名声,他都是好好好的啊?”

袁绍心中焦急,沉声道:“大将军如此做,难道就不怕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吗?”

何进左右看了看,恰好一队正在巡逻的虎贲卫路过这里。

“你们,过来!”何进招招手。

为首的虎贲郎中见到何进,连忙带着人过来。

“大将军有何吩咐?”

“此人扰乱公务。”

何进一指袁绍。

“叉出去!”

何进也算是开窍了。

我是怕天下人口诛笔伐,但我更怕张新揍我啊!

再说了,只要有张新的辅佐,老子身为辅政大臣,地位牢不可破。

日后史书怎么写,还不是老子说了算?

袁绍一脸懵逼。

杀猪的,你叫人叉我?

虎贲郎中看了看袁绍,为难道:“大将军,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误会......”

袁绍曾任虎贲中郎将,是他的上官。

再说了,人家是什么身份?

四世三公,天下楷模!

我叉他?

开什么玩笑!

何进见虎贲郎中不肯动,心中大怒,忽地又瞥见一队羽林郎走了过来,眼睛一亮。

“那个谁,你,过来!”

为首之人见何进叫他,带人走了过来,躬身行礼。

“大将军有何吩咐?”

何进看着他问道:“你......是不是原来子清麾下那个,叫赵什么来着的?”

“末将赵云。”赵云点点头。

“赵云。”

何进再次指向袁绍,“此人妨碍公务,给我叉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