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0章 商战也战场(1 / 2)

加入书签

时间转眼来到1936年下半年。

市值夏日,在威海路的陈氏府邸,陈光良正和家人在后院里歇凉。

他坐在中间,右边是母亲杨慧,左边是妻子严人美,小桌子上摆着咖啡、茶,以及还有一些点心。

三岁多的长子陈文杰,已经到了乱跑的年龄,而八个月的‘三子’陈文铭则由佣人抱着照看。

一家人其乐融融。

“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已经到了香港,迎接新的生活。”

明年7月,局势是已经相当的紧张,甚至这个时候,都已经可以发现一些日本要全面侵华的苗头,只是大多数人依旧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而已。

杨慧担忧的说道:“也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这路上经得起折腾不,听秀英讲,坐船可难受了!”

陈光良笑道:“妈,你的身体那么好,是没有问题的。再说都是自家的船,就和住一幢海上宫殿差不多,吃吃喝喝,很快就到香港了。”

他明白,杨慧是因为‘背井离乡’忐忑心情,未必就是担心身体。她来沪市八年时间,也已经习惯富太太的生活,岂有那么心甘情愿离开沪市这个安乐窝。

杨慧继续说道:“光良,这日本人真会打进沪市啊”

严人美马上说道:“妈,这要是没有苗头,光良也不会安排撤到香港去。再说,左右不过是坐两天轮船,你就当旅游一趟,那是真没事,就再回沪市享福好啦!”

年龄大的人,忌讳背井离乡。

杨慧实际上也不大,今年也就46岁而已,但毕竟是女流之辈,而且是传统妇女。

她还是说道:“光良去那里,我就去那里,倒是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陈光良笑而不语,他如果去重庆,杨慧还是要跟着弟弟光聪一家,以后去澳门的,免得路上折腾。

严人美这时候问道:“蒋梅英会不会带孩子去香港,还是直接去美国”

陈光良一愣,严人美很久都不直接提‘蒋梅英’,他还以为已经心照不宣了,莫非今天又要找他的麻烦。

“先去香港,再择机去美国。”

“喔”严人美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

这倒是让陈光良心里有些不自在,便直接说道:“仁美你又什么想说的就说出来,这样说话半截,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严人美回道:“我就问问,没有什么其她的意思,你不要多想!”

还是没有松口!

陈光良只能将这件事放放,也只能先委屈一下蒋梅英母子了,毕竟不能因为这事,把正房一脉也得罪了。

慢慢来。

在一间日式餐馆里,日本在沪的纺织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正在商议。

去年,在长江流域,由江浙财团发起的‘保护’行动,让日企损失不菲;如今又快到了一年的‘收割季节’,在沪的日本纺织企业们可是心生警觉。

裕丰纺织的山田秀一说道:“鉴于我们去年的失败,我建议大家联合成立‘收购委员会’,提前向中间商和农户‘预收购’,以防华夏人再施展诡计!”

去年,要不是伪满洲国那边支援了一些给他们,在沪的日本纺织企业怕是更加不堪。

但这事影响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支援沪市日企的多了,那么朝日本本土的就相应的少了。

无形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原田忠雄这时候说道:“预收购,确实可以以防万一。只是我从支那人那里得知,今年种区域并没有受到什么水灾、旱灾,今年的可能会丰收,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紧张!”

去年(1935)华夏大减产,全国只有800万担,而在1934年,全国还有1100万担的产量,可见去年缺的恶劣情况。

去年的,一度炒到5455元一担,而前年也才4345元一担,这里面的差价是历年罕见的。

“原田君,丰收不丰收,这是后面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再犯错,万一江浙财团再次联合,将市场的大量收购,那我们的处境依旧被动。”

“是啊,我赞成预收购,积极的和华夏纺织厂抢购,避免被他们再坑一把。”

倾向‘预收购’的日企,占据主要的优势。

见状,山田秀一心中很是得意,这样他就能占据上风,成为日企在沪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人,进一步染指权利。

山田秀一趁机说道:“为了大日本帝国,我们必须打败江浙财团,让他们统统倒闭,瘫痪华夏的经济。”

去年仅中秋节那一天,沪市就倒闭一百家企业,这是日本非常乐意看到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商业体系,将来华夏反抗的力量就弱三分。

若不是美国、英国支持华夏的经济,支持法币(建立外汇本位),日本认为华夏的经济已经瘫痪。

陈光良来到新丰纺织二厂,只见这里的工人和纺织继续正在忙碌,而相比一年多前,新丰纺织的工厂景象让人大吃一惊。

实行‘3s’管理体系的新丰纺织工厂,目前是沪市最有效率、最有获利的纺织企业。

当然,陈光良并没有进一步压榨纺织工人,虽然他接手以来没有加过工资,但却实行了‘三节慰问’和‘十三薪’的政策。实际上,相当于变相的多发两个月薪水。

在很多工厂都在想办法裁员、减薪、延时的情况下,新丰纺织还是做的很仁慈了。

新丰纺织在整个沪市的纺织业中,优势也不能说很明显,除了童润夫、李升伯等技术人员的加盟外,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去年炒获利不菲。

去年新丰纺织一共收了12万担出头的,价值500万;但实际上,新丰纺织根本用不了500万的原材料,所以纺成纱后,在1012月的旺季套现了一小半,仅此一项就获利50多万大洋(扣除利息后)。

陪同考察时。

陈光良说道:“今年,新丰纺织将囤积更多的,你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童润夫、李升伯等人有些不解。

随后,童润夫说道:“陈先生,今年肯定丰收,囤积恐怕不会获利。”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在这方面的预判,我从没有失误过。丰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我觉得肯定是大丰收。但丰收,不代表纱会降价,战争要来了,囤积物资是最有前景的投资。”

童润夫等人惊讶起来,他们也知道陈光良是有名的‘经济战略家’,曾是《东方日报》最有说服力的评论家。

“好,我们会准备好收购、仓库方面的工作。”

收购是第一步,新丰纺织会将收购的纺成纱,也就是纱锭或纱包。

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便是纱包,每年的1012月是纺织旺季,次年的2月份开始则是淡季来临。

开纺织工厂的,基本都会涉猎这方面的期货交易,主要是降低成本。

“今年的资金,会更庞大。”陈光良补充道。

童润夫点点头,没有再多问,因为他们知道是平安银行给与贷款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