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8章 李学武的真面目(1 / 2)

加入书签

第1138章 李学武的真面目

“刚刚我已经给中村先生介绍过了。”

李学武笑着示意了右手边的孔晓博和夏中全,道:“这是我们的考察团队负责人。”

座谈会的座位安排很讲究,左手为尊,让给了客人,也就是三禾株式会社的人。

右手边则是安排了红星厂与701工程的工程师们,双方最近一周接触还算频繁,相处的也很融洽。

就在座谈会开始之前,孔晓博私下里跟他透露,合作的协议已经通过了冰飞的审核。

下一步将会是由一机部和三机部审核同意。

理论上,双方还没有达成该项目的合作协议,但实际上都知道已经可以谈执行了。

重点不是冰飞,也不是三机部,甚至都不是一机部来做这个项目的主。

是红星厂,这个项目只能是红星厂的。

李学武很给面子,就在当天下午,两人谈话结束后,便安排办公室负责了701工程团队的接洽和服务工作。

主要是食宿方面,还有考察调研。

并没有敝帚自珍,更没有倨傲不屑,故意摆谱,而是很开放很包容地安排了他们参观厂区。

主要是科研建设,以及未来生态化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

李学武没有时间,是沙器之负责的招待工作。

由对外办组织他们前往相关部门调研,考察,了解红星厂的实际情况。

这给冰飞快速通过了李学武的那份合作协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红星轧钢厂已经不能单纯地用专业厂来概括和形容了,这里的规模太大了。

只听相关的负责人介绍,站在整面墙壁的规划图前面看,就觉得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在法国建筑设计和工程团队还没有进驻的情况下,工程处已经就规划做了很多前瞻性的设计。

这得力于李学武的超远视角和敏感的工业嗅觉,以及他在红星厂的重要影响力。

得以让红星生态工业园区在最初的设计中就带有了时代和未来的特征。

高层办公楼,全区域电话、电视、通讯覆盖,地下仓库和停车场(三防)前瞻建设,生活与科技完美地融入进了生产环境。

尤其是依照亮马河打造的生态园区景观,更是给来自冰城的701团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京城自古以来便是寸土寸金,在工业先行的时代,超远视角地提出生态化建设的理念,转移重工业,轻工业技术化的大动作,让他们顿时觉得自己就是个土包子。

就在上周,红星厂厂报和广播中大力宣传了位于钢城的新轧钢厂正式投建的新闻,总投资超过五百万元。

据报纸上的较为详细的报道看,红星厂在钢城绝对不止投入了上千万这么简单。

冶金工业项目、五金工业项目、汽车工业项目、电子工业项目等等。

别的他们还没看出来,但红星厂有钱他们是真的感受到了。

在这里的服务部,他们居然看到了活海鲜,还有丰富的外地特产。

只看工人对这些产品的态度就能知道,这些商品绝对不是时有时无的紧俏物资,是长期供应的。

重点是,红星厂职工在内部供销部购买商品是不用票的。

这是什么感念

只要你有钱,这里的东西随便挑,随便选。

甚至牛羊肉这样十分紧俏的物资,厂职工也能只用钱就买得到。

他们能说什么,只能说红星厂太牛了,这里的工人太幸福了。

想想冰飞,想想正处于变革之中的单位,他们顿时觉得挺没意思的。

私下里打听,红星厂也经历了变革,比他们单位要早得多。

这得力于京城的地理优势,这他们很理解。

但快速地完成变革,组建管委会,稳定局势,开展经济和生产建设,就让他们跟不上思路了。

合着红星厂的变革是来真的,根本没有探索阶段,直接成功了。

大家都还在互相学习,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你特么飞过去的,还在对面跑上了,你说气不气人!

他们当然不会问,也不敢问敏感的话题,只言片语中能够得知,红星厂的损失极小。

相对于其他工厂和单位,这里的学习和变革是很温和和稳定的。

屁话——

701工程团队的人听见这个介绍的时候都是这种想法。

肉食和各种副食品、工业产品无限量供应,职工福利这么高,谁会闹

别说红星厂厂领导要求大家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就是领导要求大家加班也是都愿意的啊。

再看红星厂的生产车间,以及新建设的三产车间。

这些人的嘴里就更酸了,因为这里对职工安全的关注度高太多了。

怪不得这里是双预案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源地呢。

听负责人介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李副主任正在推动职业病防治的重点项目落实。

已经建成的车间都在这一方面实施了具体的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粉尘防治、劳动保护、定期体检以及兼职卫生员。

就是现在的车间,也没有以往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

干净整洁,安全有序是这里的常态,更是新职工入职培训的第一课。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飞行器制造对于普通工业来说算是高标准工业了。

但在红星厂,701团队能看到,这里的工业生产标准比冰飞高。

只很简单的一个现象,红星厂生产车间里的工人没有长发飘散的。

所有的女职工都扎着头发,戴着工作帽,穿着全套的工作服。

甚至特种作业工人的鞋子都是带防护钢板的。

据车间主任介绍,这种靴子以前是给厂护卫队用的,后来三产改制,产能提升,已经普及到了普通职工。

机加工车间,钢铁零部件脱手后砸脚上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大大减少,甚至安全标准化实施后就很少出现了。

以前哪个车间今天又出现了伤亡事故不是新闻,现在绝对是大新闻。

以前车间出现伤亡事故,车间主任的责任不会很大。

但现在不用想,轻伤受处分,重伤死亡直接就撤职。

相对应的,高压态势的安全管理,也有高奖励在鼓励基层管理。

安全生产100天活动、安全无事故竞赛、安全生产技能评比等等。

奖状、流动红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品、奖金,嘎嘎诱人。

李学武干工作,对惩罚和激励平衡的十分到位。

你不负责,那你就等着落后吧,你要努力,那你就有收获和回报。

安全生产管理直接反映生产能力和素质,701团队现在已经不敢怀疑红星厂造飞机的能力了。

即便该项目的负责人李学武还在一直强调红星厂缺少这样的实力。

可谁信呢——

现在维持的旧工厂和旧车间都达到了这种疯狂的水平。

听说钢城新建的电子工厂搞的跟高级宾馆似的。

当然了,这只是厂工人私下里的形容,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只能说生产环境很好很好。

只看三产工业那边新建厂区就知道了,钢城那边建设的专业厂只会比这边更专业,更优秀。

红星厂要是没有生产飞机的实力,那冰飞算什么

所以,习惯性的,701团队的人已经把李学武的话认为是一种谦虚。

李学武表现的越是谦虚,他们越觉得看不清红星厂。

这种结果就是,他们在这个项目的合作中越没有信心了。

来的时候看红星厂:跳梁小丑,也敢班门弄斧

来了之后看红星厂:义父在上,请受孩儿一拜!——

合作协议只要通过了一机部和三机部的审核后,701团队将会被派驻到京城红星厂工作。

双方联营组建项目组,针对飞机生产线的拆改装工作进行服务。

其后也不会解散,而是继续该机型的生产以及后续研发工作。

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私下里谈笑时说过,李副主任对飞机很热忱。

不仅仅是直升飞机,不然也不会有奉城飞机制造厂的联系与沟通了。

当然,目前红星厂在飞行器领域只会做直升飞机。

包括后续的轻型直升机和中大型直升机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有着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红星厂并不会墨守成规,只闷头造车。

也就是说,701团队了解到的,虽然红星厂与冰飞联营组建了研究团队,但绝不会指望着他们搞飞机。

现在这个机型落实了,未来还会有其他机型和生产线引进。

比如与法国人的合作正在加深,李副主任曾经就跟法国人谈过飞机的事,还是最为先进的中型直升机。

这倒是引起了701团队的注意,冰飞也有这一类的项目。

但是,苦于没有外来的技术渠道,或者管理上的固执,科研项目进展十分的缓慢。

除此之外,在研究资金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毕竟家底薄嘛。

红星厂的科研需要和理论是不同的,这里是为市场服务的。

也就是说,所有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最终都是要投入到市场的。

比如食品工业,听说研究所正在试验如何把海鲜和农副产品二次加工成为麻一样的小零食。

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就不会出现科研浪费的情况。

至少在大方向上是能够保证科研工作高效率地进行。

所以,红星厂在科研上的投资是701团队最为羡慕的一点。

他们就是研究人员,对项目资金投入自然是很敏感的。

而且,红星厂对于科研的态度,也是他们所认同的。

尤其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渠道,与外商之间的合作。

负责接待的人员透露,未来红星厂的飞行器制造工业,依旧是以民用为主。

民用的范围就很广泛了,除了所谓的放牛、医疗、直播等等,还有农业和运输,更广泛的市场应用。

相比于鍕用,这里的产品更能快速地实现经济价值。

那么反过来说,红星厂民用飞行器的引进和生产,势必会给内地的飞行器技术提供新鲜血液。

701工程团队有了一种很荒谬的直觉。

三机部促成冰飞的701团队进京,加入到红星厂项目组,目的不是研究新飞机,而是学习新技术。

也就是说,红星厂的飞行器制造厂成了一块缓冲地带。

外面的飞行器可以在这里生产和制造,但不会直接供给鍕用。

这些技术会通过701技术团队转回冰飞,在那里实现鍕工生产。

他们的责任不是研究,而是偷师,光明正大地偷。

而且还要给红星厂白打工。

可不就是白打工嘛,红星厂与冰飞搞的是联营制,项目组里的人员各拿各单位的工资。

统一同有的只有奖金,当完成红星厂交给的任务,或者研发有了成果的时候,会给予一次性奖励。

可如此环境和目的下,那里还有科研的先进性,光是进来的技术都学不过来,传达不过来吧

所以他们能实现的最高成就便是完成红星厂交给的任务,以及冰飞在这个项目上赋予的责任。

怪不得红星厂在这么抗拒他们的同时还谨慎地开展了合作。

知道不能拒绝,那就把问题挑明了,隔离出来,省的以后麻烦。

而看明白了这些,听明白了这些,想明白了这些,他们有怨言吗

心里有没有不知道,但实际上都得装着不明白。

负责接待的这位沙主任讲起话来和和气气,但笑里藏刀的工夫真是了得,该说的说了,还说明白了。

他们怎么敢有怨言,701工程在红星厂传出引进kh-4直升飞机生产线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工作的意义。

现在他们还能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那完全是红星厂给与的机会。

红星厂坚持自主生产,坚持保留对外贸易合同的完整性。

这是李怀德在第一时间向上面汇报这个项目时表达的态度。

三禾株式会社就没有挖坑吗

别闹了,国际商业合作怎么可能不挖坑,还是个大坑。

我不是答应给你飞机生产线了吗

你还觉得不够,那我再给你个大的你要不要啊

红星厂当然要啊,肉都送在嘴边了,知道有钩子也得吃下去。

因为太特么饿了,不吃早晚饿死。

所以,红星厂选择飞机生产线和数控加工中心全都要。

结果就是,合作条款中出现了明确的要求,飞机生产线只能供给红星厂用于飞行器的生产和制造。

数控加工中心只能用于红星厂贸易产品的制造与加工。

换句话来说,单给飞机生产线,三禾联合株式会社还没有信心要求红星厂保留生产线。

一旦消息传出起,他们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声誉就坏掉了。

毕竟现在是技术封锁时代。

但是,以生产为目的的技术转移是可以辩解的,红星厂的产品只针对民用市场,甚至通过三禾联合株式会社开展外贸活动。

那么,三禾联合株式会社给红星厂什么都能说得通了。

有能耐你也来内地捡廉价的便宜啊。

对外是这么说,对内地呢

三禾联合株式会社巴不得红星厂的飞机生产线和数控加工中心被调走或者藏匿了呢。

这样他们就能在后续的商业合作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你毁约了,没人会再跟你们做生意,除了我们。

你不仅要补偿我们,还得受我们来摆布。

否则我就在国际上控诉你的商业违约行为,连带着内地的企业都别想做对外贸易业务了。

这年代是信誉时代,尤其是内地,特别讲信用。

所以,这生产线来与不来,三禾联合株式会社都有得玩。

这坑大不大

一个不好红星厂就完蛋了,外贸也就完蛋了。

李学武骂这些人是小鬼咂,没有人给他们叫屈的。

当然了,大家也别觉得委屈,毕竟李学武也不是啥好人。

从一开始的合作中,他就在算计人家,搞大飞抄人家后路。

你不是要搞廉价电器霸占市场嘛,到时候三禾联合株式会社在日韩一家独大,红星厂再想开拓海外市场就得人家说了算了。

不让你进,你就进不来,大不了人家换个生产基地嘛。

这玩意儿的投资能有多少,鱼死网破他们也不怕的。

李学武怎么算计的

你可以一家独大,但我要让你屁股漏风。

大飞出海,廉价电器扰乱你的商业节奏,让你这一家独不大。

优秀且廉价的电子产品打响知名度以后,李学武要让这些产品快速地透支掉市场期待。

正经的贸易过去一批,大飞运过去一批,反正不让三禾赚饱了。

等市场快速饱和的时候,三禾联合株式会社只能提供更为先进的产品和生产技术,以维持先进的优势。

而红星厂要控制大飞倾销保持在半年后,不能给三禾惹急了。

前面的合作如此,飞行器的合作也是如此。

表面笑哈哈,背后艹泥马。

——

红星厂不仅仅顺应三机部的要求,变相地把701项目团队吃下,还要勾引奉城飞机制造厂入局。

为什么非要拉奉城飞机制造厂入局

这个时候的奉飞还叫112厂,或者叫国营松陵机械厂。

你不要被厂名给糊弄了,虽然叫机械厂,但这里生产飞机。

目前最新的机型是歼-6,正在研究的歼-8。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超音速飞机,完整的飞机零部件生产能力。

这里不仅仅生产飞机,还在客车、轻型越野车制造;机械电子设备、工装模具制造;金属材料等领域有很深厚的研究和生产能力。

这不是巧了嘛,他们在奉城,红星厂在钢城,业务很相似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