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震惊第五机部(1 / 2)
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赵启民,这位执掌着国家重型装备命脉之一的部长,此刻正眉头紧锁,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积了长长一截烟灰,他却浑然未觉。
面前摊开的是一张巨大的四九城地下管线与地质勘探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记号。
尤其是在几处关键的施工节点上,红色的叉号触目惊心。
“塌方…又是塌方…”赵启民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焦虑,“地质条件复杂,涌水、流沙…这简直是在豆腐里打洞!进度一慢再慢,安全事故的风险却一天比一天高。难道这首都地铁,真就成了啃不动的硬骨头?”
作为第五机部的掌门人,他肩上的压力重如山岳。
首都地铁工程,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国家脸面,是向世界展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如今工程受阻,困难重重,他这个主管部长寝食难安。
传统的矿山法、明挖法,在四九城复杂的地质和密集的地下管网面前,效率低下,隐患丛生。
他不是没想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放眼望去,要么是技术封锁,要么是天价费用,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赵启民头也没抬,声音有些沙哑。
他的秘书,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十分干练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文件。
“部长,这里有份文件…”秘书小心翼翼地开口。
“先放着吧,”赵启民摆了摆手,目光依旧死死盯在地图上,“我现在没心思看别的,地铁工程那边……”
他的话还没说完,秘书连忙补充道:“部长,这份文件…是中科院‘那个’研究所,白总工那边派人送过来的。说是关于…关于地铁隧道掘进技术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和我们交流。”
“嗯?”赵启民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中科院?
白总工?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他赵启民可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那个年轻得不像话的总工程师,和他领导下的那个研究所,这几年可是声名鹊起。
尤其是在军方那边展现出的惊人实力,早已在高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虽然主攻方向似乎是尖端国防科技,但谁也不敢小觑他们的技术底蕴。
只是…地铁隧道掘进?
他们也懂这个?
赵启民心中疑窦丛生,但出于对那个研究所和白杨本人的重视,他还是沉声说道:“拿过来我看看。”
秘书赶紧将文件递上。
文件不厚,只有薄薄几页纸。
封面简洁,只写着“关于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效率与安全性的若干技术思路探讨”。
赵启民带着几分审视,几分好奇,翻开了第一页。
开篇并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直指核心,精准地罗列了当前首都地铁一期工程在隧道施工中面临的几大技术瓶颈:
复杂地质适应性差、掘进速度缓慢、掌子面失稳风险高、地下水控制难度大、地面沉降难以控制…
每一个问题,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敲在赵启民的心坎上!
这…这简直就像是派人钻进了他们第五机部工程指挥部,把他们最头疼、最棘手的问题原封不动地抄录了下来!
其分析之透彻,问题把握之精准,甚至超过了部里一些老工程师的总结报告!
赵启民的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他强压下心中的惊异,继续往下看。
文件接下来并未直接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设计图纸,而是提出了一种“连续、高效、安全的机械化暗挖工法”的概念性设想。
其中涉及到了“全断面切削”、“同步衬砌”、“动态压力平衡”、“自动化导向”等一系列他从未听闻,却又隐隐感觉蕴含着巨大潜力的技术名词和理念。
虽然只是概念性的描述,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体系化的解决方案雏形!
这种方案,似乎天然就是为了解决他眼前地图上那些红色叉号所代表的问题而生!
如果…如果这些设想真的能够实现…
那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掘进效率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提升!
意味着施工安全性的大幅提高!
意味着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显著降低!
意味着首都地铁工程,乃至未来全国的隧道工程,都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赵启民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猛地窜起,瞬间冲散了连日来的疲惫和焦虑。
他拿着文件的手,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起来。
这已经不是“一些想法”了!这分明是一把能够劈开眼前重重困境的利斧!是一线照亮黑暗隧道的曙光!
“嘶——”赵启民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爆发出无比锐利的光芒。他猛地合上文件,霍然起身,动作之快,让旁边的秘书都吓了一跳。
“备车!立刻备车!”赵启民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急迫。
“啊?部长,去…去哪里?”秘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命令搞得有些发懵,下意识地问道。刚才部长还愁眉不展,怎么看了份文件就……
“去那个研究所!”赵启民大手一挥,目光灼灼,“马上去!一刻也不能耽搁!”
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立刻、马上见到那个提出这些惊人构想的年轻人——白杨!他要亲口问问,这些构想,到底有几分把握能够变成现实!
首都地铁这盘死棋,似乎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一步,骤然间…活了!
……
汽车引擎低沉地咆哮着,载着赵启民和他焦灼的心,朝着中科院研究所疾驰而去。
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却丝毫无法平复赵启民内心的波澜。
那份文件里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他脑海中生根发芽,勾勒出一幅宏伟而清晰的蓝图。
秘书坐在副驾驶,不时从后视镜里偷偷观察着自家部长的神情。
他从未见过部长如此…激动,甚至可以说是急不可耐。
当车辆驶近研究所大门时,速度明显放缓。
与赵启民想象中可能略显陈旧或低调的科研单位不同,出现在眼前的是戒备森严的岗哨和高耸的围墙,铁丝网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门口站立的警卫,身姿笔挺,眼神警惕,腰间的配枪清晰可见。
车辆被拦下,警卫上前,一丝不苟地核对证件、检查车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