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出兵(1 / 2)

加入书签

第5章 出兵

呼啸而来的匈奴冒顿从三十万军队中抽调出十万铁骑亲自率领由边关河套以南击破诸要塞至那县、肤施县一带。

韩王信的前线指挥所马邑就这样被匈奴的铁骑轻易包围了。

这迫使韩王信不得不考虑究竟降与不降之时,而此前刘邦也在不断派出使者都责问韩王信与冒顿的军事接触为何如此只守不攻,为何不主动出击。韩王信在中军大帐中,掩面而叹。战事进行到如今不堪的局面,死拼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和匈奴血战身死,另一种则是即便突围而归长安,这战败的责任也会让自己身陷囹圄,一辈子出生入死换来的荣华富贵就此化为云烟,这又岂能甘心。所以韩王信思来想去,在自己的两个心腹:王黄和丘曼臣的撺掇下半推半就只好举城降了匈奴。

匈奴冒顿随即乘势便命韩王信的亲信王黄领兵向南越过句住山(今山西境内),抵达晋阳城下,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说降晋阳的守城将领,打开了城门。

壬辰年八月,刘邦出兵了。当天,长乐宫的北门霸城门大开,刘邦率军将从这里北上直举韩王信。文武群臣皆在此门恭送大军。

太仆汝阴侯夏侯滕亲自驾车,刘邦坐在舆内,接受群臣的跪拜恭送。刘邦默默扫视着群臣,发现韩信不在其中。他叫来萧何,问:丞相,为何韩信未来。萧何无奈道:陛下,韩信偶染风寒,在家中卧床不起,实在无法前来,请陛下宽恕其罪。

“放屁,他这是有意避我。这个韩信啊。”刘邦怒骂之后,又仰天长叹一声。萧何因为刘邦的愤怒,吓得赶忙伏地不起。

“丞相,起来吧。我自北上征讨逆贼,长安得好生防务,太子年幼,大小事宜吕雉监国。千万不可辜负了朕。”刘邦几乎一字一句交代朝中事宜。实际上,在他出征前的诏书中已对京城的事宜做了周密的安排,包括设置了南军、北军,互不同属共同防卫长安。长安的行政事务由萧何处理,南北军务和宫禁之事由吕雉掌握。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接过萧何敬上的壮行酒之后,刘邦出征了。同时发给各诸侯王的征兵令也几乎同时到达各王手中,他们也从领地率兵齐向晋阳汇合。

大军行进至晋阳城下驻扎下来,做着各种攻城前的准备。张良在自己的营帐中来回踱步。从未有过的心烦意乱。韩王信是自己当年巡视韩地故乡时发现的一个将才,一力举荐给刘邦的。不到十年的光景,从一个流浪汉成为了异姓王,封疆裂土,如今又落得个叛国者的下场,确实此人可耻、可怜、可嫌。

张良心里想着:如果韩王信未曾有过此高位,或许也不止于此。军事能力与所面对的严峻局面相差甚远,自然经过生死考虑之后选择了投降。这固然是一种可耻,但也是可怜的。韩王信走到今天,张良挺自责。因为是自己举荐和同乡的原因,韩王信的升迁,张良觉得自己不仅没有阻止,还曾暗暗助力。总感觉韩王信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虽然在韩王信曾经在彭城大战诡异的表现,已经让许多人怀疑。但是他总宁愿相信,韩王信是幸运外加勇力才成功地杀出重围,而非贪生怕死地躲过了项羽的屠刀。这一次韩王信的表现说明了他确实不是一个能够担当生死、为国尽忠的干城,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心情非常不好的张良挑开帐帘,想到外走走。一对对卫兵在郎将的带领下正齐步巡逻,不时传出相互对答口令的声音,所配刀剑碰撞铠甲发出的金属摩擦声和整齐的脚步声,裹在一起,让张良暗自欣慰地感觉到,眼前晋阳的被攻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因为如今刘邦统帅的汉军已经具备了摧枯拉朽的军容和实力。

这长长的黑夜里,刘邦也在自己的中军大帐外仰望满天星斗,想着心事。身边的卫队离自己有一定距离地站立,纹丝不动。

刘邦对于韩王信的背叛,最近以来其实非常的愤怒,甚至迁怒到了张良身上,群臣中已经有人上疏指责张良的荐人不明,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早就埋下的阴谋,大有里应外合之嫌。里应外合的阴谋,刘邦是断断不信的,对于张良的人品,风雨数十年,刘邦是再清楚不过的。一身的侠肝义胆、剑胆琴心,胸有甲兵万千,为自己的大汉江山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却仅仅要一个与自己相遇的留县为封赏。真是一位古往今来都难能一遇的好知己,好臣下。但是荐人不明,张良确实要负些责任的。特别是如今看来这个韩王信,完全就是一个毫无节气、毫无才能的绣花枕头。

刘邦正在心事重重之时,陈平来了。陈平远远就看见簇簇火把照耀之下刘邦站在大帐外出神不语。

陈平走近后,深深一鞠首,呼:臣陈平,叩见陛下。

刘邦警醒过来,见是陈平。

“何事”刘邦显得有些不耐烦。在这样的深夜,因为韩王信的反叛,他在思考着很多将来的事。确切地说,他对曾经各执一方牛耳的诸侯们越来越不放心了。必须要有应变的预制了。正想着呢,就被这个陈平给打断了。

陈平的手上拿着一样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