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章 摆布(1 / 1)

加入书签

第41章 摆布

赵王张敖一接到皇帝陛下要驾临信都的诏令,忙把赵国相贯高请来商议接驾礼数。这张敖是张耳唯一的子嗣,所以一直在父亲的精心庇护下长大,知书达理,尊公奉亲,颇有孝道。但治国理政非是强项,带兵打仗更是从未有过。所以这封国中的大小事宜主要仰仗由父亲在世时便是国相贯高操持署理。这贯高,一直跟随与张耳左右打拼天下,是张耳最为信任的属臣。贯高也感念张耳的知遇之恩,对这张家两代主公都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尽心尽力执事。建汉之初,分封的诸侯国独立性很强,自主权利也很大。王可以自己任命封地内的臣下,即使是封地内最大的行政长官---国相,也可以由封地内的王自行决定,只须形式上报备中央政府允许即可。同时这些分封的诸侯国还可以自行征税、征兵、铸钱,所要向中央政府履行的义务也就是上缴一定比例的赋税,有战事时需提供兵源,还有就是重大庆典时须到长安向皇帝朝贺。因此这些国中之国的臣子们往往眼睛里只有自己的王对远在长安的皇帝倒是隔离而陌生。贯高就是这样的一位国相。

张敖道:陛下此次巡幸信都,我既是他的臣,也是他的女婿,无论是君臣之道还是翁婿之礼,我都要竭尽奉迎。国相,务必要精心准备接驾,安排仔细妥当,我赵国诸公在陛下面前都须恭谨顺从,切莫有失礼数,否则就是对陛下大大的不敬,是要论处治罪的。贯高听了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当着自己的王不好反驳,点了点头便下去部署安排接驾、警卫事宜去了。

根据诏书上刘邦要到达赵国封地的日期,张敖率领文武众臣提前一天便在封地界口的官道上列成两行恭候,诸公们忍饥受冻、悉悉索索地翘首企盼官道的尽头能忽现漫天旌旗,可是这一整天就这样空空度过,也没见到人影。张敖令大家散了,各自回城。第二日的二更天,又传令速去界口接驾,大家只得非常艰难地从暖烘烘的被窝中爬起,可是空等了一整天依旧没见到大队人马,刘邦只是派了一个送口信的小黄门,骑马飞至。小黄门也不下马,就端坐在马上,尖溜着嗓子道:传陛下口谕,朕行路疲乏,就地驻跸宿营,赵王等众卿今日不必候朕。传完口谕,小黄门便驾马而去。就这样小黄门一个笑脸都没有,口谕里一句温婉的慰藉之语也没有就把赵国的君臣们撂在这宽宽的已黄土净水扑洒了几遍,还不时要扫拂落叶的官道上。张敖怔怔了一会,一阵寒风吹进了还有些单薄的朝服里,激灵了一下,摇摇头,转过身有气无力道:众卿散了吧。

待赵王张敖和鲁元公主乘上车辇离去之后,辛辛苦苦站了两日,什么也没候到,始终在热脸贴冷屁股的赵国文武群臣们不免发起了牢骚,他们围在国相贯高身边,唠叨起来:这陛下身边的小太监架子也太大了,连个鸟蛋子都没有的阉人对我王竟敢如此不恭,妈的,什么玩意。贯高任凭他们吐沫横飞,一声不语,寒着个沉沉的脸。贯高心中也有些怒气,他也清楚这些大臣们言外之意对刘邦也有些许不满,只是不敢说出罢了。他在众人中站了会,推开众人,扭身而去。见国相也没发话,大家只好怏怏散去。

下半夜,又驰马飞奔来一黄门,传刘邦口谕,陛下想念公主改变主意不再就地宿营,这就朝赵国信都而来,速速迎驾。慌得张敖慌忙起身梳洗同时命身边侍从速去通令众臣前去迎驾。大家又匆忙从被窝中爬起,本来还是在腹诽中的大臣们,有的已经是骂骂咧咧了,就这样衣衫不整、跌跌撞撞地到界口边迎驾。贯高也是如此,他有些恼怒了,见众人冠歪服皱,便借题发挥,眼睛一瞪,训斥了一番众人。他在赵国位高权重又素有威望,众人不敢辩驳,垂首恭听,心里都在骂上了刘邦。

其实众人哪里得知,这是刘邦在生张敖的闷气。故意将旨意朝令夕改让他们来来回回地折腾,让赵国的君臣跑断了腿,饿坏了肚子,他仍不解气。刘邦心里道:竖子,居然敢和老子抢女人,看老子这回怎么好好玩坏你们。

也活该这年轻的张敖触上这天大的霉运,如果时光倒流,他若知晓这月初氏在晋阳与刘邦有一腿,借他十个胆子也不会将有过一宿之缘的月初氏接进自己的王府里。同样,刘邦也不曾知晓,是月初氏为躲避张良的监控,摆脱通敌之罪而去信赵王愿续前缘,贪恋美色的张敖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就这样踏上了灭国之路。

所以说沟通太重要了,普通人之间若有误解而未沟通也就是见面不说话,顶多拳头相向;君臣间若有误解而臣下未主动沟通那自是心结越长越大,毁家灭门时常发生;两国之间若有误解而未彼此沟通那便是要爆发血流成河的战争了。

未来的一年后,赵国中无数颗人头落地,就在这粗鄙龌蹉因此无法解释,也无从沟通的一桩桃色事件中不断发酵起来,直至封国天崩地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