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 论文定稿(1 / 2)

加入书签

整篇论文中,最出彩的莫过于在推算过程中,周晨得到了一个关于克尔黑洞表面引力的新表达式,虽然这个新表达式要比原先的表达式更加复杂,咋一看不仅显得繁琐,甚至还有些没头没脑。

要知道公式之美在于它的简洁,往往一个具有美感的公式,其蕴藏的能量与意义是非同凡响的,如果依照这点来判断,周晨的新表达式无疑是丑陋的,也并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然而就是这个丑陋繁杂的表达式,在后续证明黑洞第三定律的数学换算中却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

通过一层层巧妙的数学工具运用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竟然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侧面,算着算着,居然得到一个严格解了?

就像武侠世界中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他的穿着肮脏破烂,浑身上下充斥着藏污纳垢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一场冲突,才让周围的人浑然觉知,他竟然是一个绝世高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种朴实无华的冲击无疑是最具震撼力的。

而这个公式,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是整篇论文当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最重要的核心。

当然,周晨的论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到目前为止,他只是证明了史瓦西黑洞和克尔黑洞具有一致的数学模型,以及初步确立了黑洞第三定律存在的合理性而已。他的论文主旨是要证明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联系,论证两者并不存在矛盾。

只有这一点也证明了,黑洞第三定律才算完整的。

要知道克尔黑洞内部不是奇点,而是一个奇环,这是一种内禀奇异性,时空曲率为无穷大,而且不能通过坐标转换来消除。

当“外视界的位置r+”与“内视界的位置r-”都等于黑洞的“场源质量m”的时候,这时候的克尔黑洞就是极端克尔黑洞,按照假设,若此时再增加黑洞的角动量j,使其更快的旋转,那么极端克尔黑洞单位质量的“角动量a”的平方就会大于“场源质量m”的平方,黑洞的单向膜区就会消失,奇环就裸露了出来。

周晨现在做的,就是从数学的角度,证明在黑洞成为极端黑洞的情况下,黑洞的角动量j本身存在一个极限,就像套了一个铁箍一样,不允许再给予它额外的角动量了。

这样一来,单位质量的“角动量a”的平方,就不可能大于“场源质量m”的平方。

正如周晨在毕业答辩上所说的那样:“极端克尔黑洞的转速并不能无休止地增加,它有一个前提,当转速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增加,因此视界不会消失,奇环也不会裸露到外面……”

所以这个极限值非常重要!

有了表面引力新公式的代入,周晨毫无疑问等于重新构建了关于黑洞的体系,如此一来,挡在他前面的所有困难顷刻变得无比苍白。就像一台巨型的推土机,轻轻松松便推起了妄图阻拦它去路的小土包。

“ok,证明完成!”

当周晨翻译完最后一条语句后,他扫了论文一眼,确定证明的过程准确无误,同时也不存在英语语法上的问题后,周晨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篇论文算是完成了。

……

中科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东北角的一间办公室,这是副院长梁致远教授的办公室。

办公室并不算太大,和众多科研工作者一样,十几平方的空间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本,当然大部分都是与天体物理相关的作品,偶尔也可以从中找到些诗歌、文选之类的佐料。

在书柜的旁边,梁致远教授的办公桌上同样堆满书籍,不过这边的书籍更多的还是像笔记本这类用于记录的册子。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或红或绿的标签纸延伸出来,搭配上铺展在桌面的草稿纸,一眼望去杂而不乱。

在不远的地方还摆放着几株盆栽,清爽利落的文竹英姿挺立,让人赏心悦目。

此时,办公室里梁致远和杨河信正欢声笑语地交谈着。

“我说老杨,你那个叫周晨的弟子能耐还是比较强的嘛,都过去这么多天了,硬是没有找你答疑解惑?”

梁致远作为物理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为人一直比较和善,几十年从基层的研究员一直做到副院长,同时关于天体方面的研究一直领跑着国内学界,俨然成就了一派大家的气度。

杨河信与梁致远是几十年的老友,平日无论是学术方面的研究还是闲暇之余,最喜欢的便是上这间办公室串门。此时听到梁致远的疑惑,自然清楚这位老友心中是怎么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