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巨龙灭,封印碎(1 / 2)
歌声无限哀婉,如同渡灵的挽歌,又似苦等恋人归来的少女的愁绪。徐梦丽聆听着寂静之中唯一称得上声音的幻觉,不觉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无知无觉地潸然泪下。却不知道最终的奇灾,就在那麻醉剂般的歌声中爆发。
原本深色的火龙,在不知不觉中陡然变白,仿佛突然切换了颜色,从黑红色到彻底的苍白色,中间没有丝毫的过渡。那已经不是一头正常的生物遇到袭击的反应了,那是元素生物即将崩溃毁灭的危险预兆。
爆炸就在这无声无息中发生了,白色的光芒仿佛燃烧的金属镁,瞬间就让一动不动毫无准备的徐梦丽暂时失明。她的视野不是逐渐被白光占据,而是突然的一瞬间,她就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彻底的白。本来就心若死灰的徐梦丽,在这一瞬间,居然露出的解脱一样的笑容。
“终于结束了,彻彻底底地,完完全全地结束了——来生,不要做女人,要做男人,男人才有活下去的权力——女人,太苦了啊……”
她彻底地沐浴在光芒之中,几乎连自己的身体都感觉不到了,那一刻,她觉得很幸福,因为她可以用最舒服最体面面的方式来迎接死亡,她觉得自己可以化成一道光,融合在这美丽又空无的白光之中。
她已经听不到近在咫尺的弩箭碎裂的响声了。
她更无法听到,随后那天崩地裂般的巨响。
……
光辐射,冲击被,熔岩海啸,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惊天巨变,原本可以将逃生船和银尘的潜艇一起粉碎成灰,将所有人的求生机会彻底抹杀,然而就在光芒爆发的瞬间,两股特异的力量也同时爆发,将一场火焰与熔岩的浩劫,变成元素激突的混乱。
禁咒是永久改变自然界的力量,而不是杀死巨龙的力量,禁咒级的冰箭并不能杀死巨龙,而对冰雪环境的极差适应力才是杀死火焰巨龙的罪魁祸首。火焰元素凝结出来的元素生物,在对立元素的环境之中,无法存活。
禁咒,是法师的力量,是人的力量,大自然中哪怕最残酷的天灾,也比不过禁咒的威力,因为天灾总有退去的时候,无论洪水还是地震还是火山喷发都不可能持续到永远,然而禁咒的威力,几乎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那支巨大的冰箭刺入巨龙上颚的瞬间,就爆炸开来,变成一团不断扩散的永冻冰川,冰川的表面浮动着这个罡风宇宙本源的元素之力,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低温,因此冰川可以在熔岩之中存在,并且反过来影响熔岩,因为这个熔岩之海中,并不存在与之对等的“禁咒”之火。
冰与火,就在这一刻往来对冲,这种对冲在第一个瞬间产生了大量的光芒,这光芒几乎可以照亮整个星球的地下,然而光芒过后,并没有如同正常元素世界中的大量冲击波和风暴产生,反而诞生了一股奇异的,静止的,湮灭一样的力量。光芒爆发之后,原本即将肆虐的冲击波虽然出现,却被一股静止的力量彻底消除干净,而这股力量给这里带来的,恐怕只有大片的硫磺粉尘。
光芒普照的瞬间,熔岩被昙花一现的冲击动掀起滔天巨浪,然后就在这同一瞬间,整个地下空间的温度却陡然降低。
火元素凝结的巨龙彻底消失了,火元素本身也开始逃离这个即将发生巨变的地点,朝着其他地区蔓延,空气中的火,热量甚至发光物质都被火元素带着,迅速流失,与此同时,那一直被“固定”在这片空间的中的飘渺又哀婉的歌声,瞬间从某种虚无的幻觉,变成真实的声音。
歌声,如同某种特定频率的音波武器,在从虚幻转为实在声波的第一个瞬间,就和整个空间的顶部和四壁的岩石产生了剧烈的共振,几乎就在那短短的歌词结束的同时,整个地下空间的顶棚,那就连银尘都不知道具体有多高的漆黑深处的岩体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轰然破碎倒塌。
同时倒塌的,还有一直封堵着熔岩源头的一侧山体。
于是就在那一瞬间,真正意义上天崩地裂,在这深暗的地下上演。
天顶破碎的同时,并非只有巨大的石块轰然砸下,真正从漆黑的顶棚上面倒灌下来的,是无尽的海水,和海中不知为何突然狂暴起来的生物。
巨量的海水从高空落下,在各路岩体上撞碎成带着血水的大片浪花,又被骤然扩散的永冻的冰川冻结,变成半是冰川半是洪水的可怕浪潮。从逃生船的正上方当头浇下,而同一时刻,逃生船背后的岩体几乎整个炸开,滚烫的岩流汹涌而至,在将逃生船彻底吞没之前,就和冰冷的海水相撞。
水面旋转着迅速升高,而逃生船里的众人则早就被声呐上“请立刻逃离”的大红提示和不断震颤甚至开始漏水的船体吓得六神无主。这个危险的关头,没有人去想什么徐梦丽还是雷泉,冯烈山顾不得炽白芍药们的任何想法,一声令下关闭了所有舱门,仓皇地下潜逃命。
也就在同时,一座冰山直接从侧后方撞来,巨大的震颤和玄冰弩机的突然粉碎,合力将徐梦丽摔飞出去,而倒霉的雷泉,就被她双手上把持着的红线牵引着,一同飞了出去。
她的身后,作为退路的潜艇通道接连落下许多道闸门,将一切的希望的彻底封死。
水与火再次相遇,这次处于禁咒玄冰区域的影响范围之外,海水和熔岩上演了物理世界中相遇的一幕。冰冷的海水很快沸腾,巨大的浮冰相继炸裂,而高热的岩浆在巨量海水的冲击下不断冷却,慢慢凝结成黑褐色的玄武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