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科考斗智(1 / 2)
科举考试之后的几天,牧家兄弟便被无名的理由抓进了监狱。
司马超钦点了殿试头名的文章,并由吏部派出四十八人将头名的科考文章传递到各州郡。
这些吏部传送邸报的人被称为“传使”。
然而,当四十八名传使快马加鞭将皇上钦点的文章传送至州郡之时,各州郡官员均是一个不敢置信的表情,那就是再三确认,确定要传诵下去
传使又再三给了肯定的答复。
州郡官员只得按照流程将文章张贴在各个显要位置,同时抄送到自己辖区的下级官员那里。
一时间,九州哗然。
本次科考题目是死马超亲自拟定,要求考生以檀溪为题,所考方向并无规定,考生可以从风景、人文、国政、军事各个方面答题,只要扣题,都是可以的。
司马超的原意是,自从年初檀溪事件之后,他渐渐发现屠杀降兵的事被百姓口口相传,有些文人竟敢暗指他是暴虐之君。
于是他巧立名目,科举亲立题目,名为檀溪。
这个题目后面的名堂就多了,考生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歌颂那里的美景人文,也可以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深层次的可以从檀溪的治理之策出发向国献策。
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司马超满意,他真正想看到有人能够写出他谋划那次行动的伟大意义,然后将此人点为头名,到时候这篇文章就会被公告天下,言论风向自然就掌控在自己手中。
同时更重要的收获是,可以借此机会探测天下士子和群臣的反应。
赞颂檀溪行动的,他提拔,最低的也是个四品官员;
只谈风光的,至少知道应该避讳什么,他也提拔,但不会重用;
对檀溪之举有笔伐之意者,他永不录用,还可顺藤摸瓜,看有没有人也是这般心思;
一个题目就能够明确的分辨出谁在忠于自己,谁在墙头观望,谁有策反之心。
就连苏晋与景泰谈论起此事时,都不禁赞叹司马超的手段来。
司马超钦点的文章是一名张姓考生所写的真龙现檀溪,言辞之间混淆是非,将一件裸的屠杀惨事说成是圣君之谋,又能巧妙的引经据典,将司马超誉为可以超越北魏世祖太武皇帝的一代雄才圣帝。
这篇真龙现檀溪受到司马超的大力赞赏。
可是吏部很快发现了不对劲,四十八名传使没有一个人按时回来复命。
火速进宫报知皇上的时候,皇上已经提早得到了消息。
传至天下的头名文章不知何时变成了牧清所写的论檀溪祸国。
司马超盛怒之下立刻处置了吏部大小官员十余名。
然而心中怒气还是不能尽消。
这件事的影响太大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