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九十一章 秘闻(1 / 2)

加入书签

铺天盖地的赤红,宛如一片片的流云叠浪,带着灼烧一切的霸道威能向顾玙席卷而来。

还没到近前,老顾就觉热浪滚滚,周身一阵剧痛,魂体轻轻颤抖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坍塌缩小。

他想都没想,撒腿就跑。

“好贼子,哪里走!”

那个自称任亦昀的家伙,愈发神经病附体,神念震荡暴喝,双手驱赶着火云,竟非要将他置于死地。

mmp啊!

这种情况,明显不能正常沟通,顾玙只觉倒了始真人尹喜隐居武当,而有隐仙一脉。然后一直到了宋朝,茅山孙元政入武当,修复五龙观,立五龙派,这才有了第二家门派。

到元朝时,武当山开始兴盛。

有全真道士鲁洞云、汪真常,清微法师张道贵、刘道明、叶云来等,先后于武当修道。其中又有一人,为当时道教翘楚,此人出身天师府,叫张留孙。

元朝建朝之初,全真道受到重视,势力日盛。后与佛教发生冲突,在朝廷主持下,两教举行了三次辩论。朝廷偏袒佛教,道教受挫,之后忽必烈下令禁道书,更是造成了沉重打击。

跟着,当代天师带着徒弟张留孙前往大都进谏,此事才得以缓和。

忽必烈授张留孙“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之职,此人共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备受宠遇,道门重兴。

而张留孙自立玄教,被封为大宗师,弟子成千上万,遍布大江南北,当然也包括武当山。

后来元朝覆灭,张留孙羽化升天,玄教解体。此时的武当山,以鲁洞云弟子张守清为尊

明朝洪武、永乐二帝,皆尊崇武当真武,赐建九宫八观、三十六岩庙、七十二庵堂,奉养道士数千人,这才让武当山成了全国道教中心。

期间,朝廷又与龙虎山、茅山商榷,整合管教,立张守清传承法派为正宗,便是延续到现代的“三山正乙派”,内修全真丹法,外修清微雷法(清微雷法是符箓外功,与小斋的雷法不同)。

当时三山皈依,其它正一支派和玄教弟子,一应遵从,永为定制。

所以说起来就非常复杂,任亦昀出身三山正乙派,他的师父却是玄教弟子,修的是天师府道法。

顾玙花了好大的劲,才将这些东西理清。

简单一句话,任亦昀是个明代正一修士。而同样的,他也介绍一下后续的历史发展,俩人互相唏嘘了半天。

“实不相瞒,我曾救出过一位闾山派的前辈,也是明代人士。他贸然晋升境界,搞得肉身损毁,险些魂飞魄散。”

老顾当然好奇了,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那您又是为何啊?”

“唉……”

任亦昀叹了口气,似不愿多提,又似很想找人倾述,沉默片刻方道:“当时各方都知晓灵气即将枯竭,那些传承悠久有地仙仙祖的门派,皆被接引飞升。那些没有的,只能自寻出路,贫道惭愧,我三山正乙派竟无一位地仙。

不仅如此,据我所知,自宋元交替以来,就再没出现过地仙了。纵是三丰道人天纵奇才,旷古烁今,在那种环境下,也只能炼金丹,成阳神罢了。

呵呵,什么玄教,全真,龙虎,茅山,三山正乙派……一个个名头十足,到最后还不是一样,自论生死。”

“不对啊,天师府和茅山历史悠久,前人辈出,就没有一位地仙么?”顾玙疑惑。

“有,当然有!”

任亦昀情绪波动有些激烈,忽问道:“你救出的那位道友为何没随之飞升,他是如何说的?”

“呃,重创,被师门留下养伤。”

“哈哈!养伤到哪儿都可以养,为什么偏要呆在人间?还不是天资不足,不受重视,权当弃子而已。”

任亦昀在原地转了两圈,继续道:“想必你也清楚,地仙可开辟洞天福地,自成小空间循环。但你一定不知道,维持洞天福地要消耗多大的能量。

地仙不是天仙,开辟小空间已是极限,哪有精力养那么多闲人?

修士要修炼,要制符,要炼丹,这些都需要能量。资源有限,人太多了,循环不畅,地仙也难以支撑,只得舍弃底层蝼蚁。

对了,那位闾山道友是何境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