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苏州改革(三)(2 / 2)
人家毕竟是苏州王,而且还是个“活不过三年”的疯子,谁也不敢轻易再去捋虎须了。
更何况李鸿飞此举,笼络了工人,佃农们的心,老百姓大多都朴实,虽不像读书人那般文绉绉,但夸起人来,却丝毫不差,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李鸿飞的青天大老爷称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江南。
而那些文人士子,尽管说得天花乱坠,但老百姓听不进去,也根本不想听,在他们眼里,谁给的好处多,谁就是好人。
甚至有些老百姓被惹急了,还拿着扁担,箩筐,将这些文人士子胖揍一顿:人李大人多好的官,不仅没有与我们争利,反而还在为我们谋利,敢说李大人坏话,不是找揍么?
至于被打的文人士子报官呵呵,法不责众,这么多人都打你,那只能说明你招人烦。
意识到“官民勾结”的厉害后,一群文人士子倒是老实了不少,他们知道苏州城已经如铁桶一般,继续闹下去,根本没什么好果子吃。
但这些文人士子,有时候就是一根筋,苏州是李鸿飞的地盘,他们不敢闹,于是便去别的省份,给李鸿飞免费做“宣传”,短短几个月时间,整个江南,都差不多明白了苏州的改革政策。
还别说,这效果真不错,整个江南的舆论,顿时变成了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以商人,地主为首的有钱人势力,这些人纷纷痛斥李鸿飞的不是,说李鸿飞横征暴敛,不顾黎民百姓死活,至苏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然而这样的痛斥,并没有什么卵用,人家李鸿飞是苏州王,又有皇上罩着,至少这三年时间,谁也管不着他,即便你骂的再难听,李鸿飞也不会少块肉。
反倒是另一方面,各地的农民,以及匠人,对李鸿飞赞赏有加。
农民得守着自家的田地,不可能轻易离开,心里虽然急切希望这样的改革,同样能在自己省份实施,却也不敢过分表现出来,否则惹恼了地主老爷,以后的生活将会更加困难。
但那些匠人及工人却不一样,他们凭借的是自己手艺吃饭,一些被商人压榨的工匠,了解到苏州的改革措施后,大多都选择前往苏州,谋一份差事,去苏州打工,成了当下工匠们,最流行的一句话语。
有技术,有本事的匠人,纷纷莫名辞工,这下可愁坏了各地商人,再得知是苏州改革搞得鬼之后,纷纷暴跳如雷,一时间不少商户联合起来,想要抵制苏州商人。
他们拒绝采购苏州商品,甚至利用本土价格优势,与苏州商人打价格战,你苏州不是改革么,不是厉害么,让你什么东西都卖不出去,看你怎么牛逼。
各地商人,想要将苏州商人彻底隔离,不给苏州一点喘息的机会,因为圣旨上可是说过了,苏州改革,经济必须翻倍,你连商品都卖不出去了,还怎么提升经济,如此一来,说不定不用等三年,李鸿飞就得被皇上撤职查办,所谓的改革,也就无疾而终,更加不会落到其它省份头上了。
</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