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古蜀迷城(1 / 2)

加入书签

在齐默白天的感应里,青铜神树并非完全,似乎还少了什么构件。

齐默知道,现有祭祀坑出土的一件件国之重器,被掩埋入坑前就已不同程度地损毁,大部分祭祀用品被折断、破坏,还有火烧的痕迹。

如果说古蜀国都城的宫殿和祭台,无论是因为大火或者是山洪爆而同时被毁,那三星堆的遗民又去了哪里?是否带走了青铜神树上,唯一值得保留的最重要构件?

带着这样的疑惑,齐默特意来到三星堆两个上古祭祀坑遗址,想要搞清楚白天的未解之惑。

其实,这一次来三星堆之前,齐默特意了解过三星堆考古的一些情况。

从明距今约5ooo至3ooo年以内,延续时间近2ooo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延续到了商末周初。

这把古蜀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ooo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何消失得如此突然?到底是怎么消失的?

其实这些疑惑,不仅是齐默的,也是无数考古工作者心里的疑惑。

三星堆之所以被人视为无法破解的谜团,主要是由于这里还没有现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而出土物字符号“铭文”。

虽然到目前为止,三星堆的文物里,仍没能寻到文字,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古蜀国就没有文字。

其实在巴蜀收藏的三星堆器物上,早已现大约3ooo余个十分成熟,而且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古蜀文字。

除此之外,在商代晚期的巴蜀,也曾流传着一种巴蜀符号,但这种符号尚未能被解读,所以究竟是不是文字,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

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的文博部门,为了维护所谓的学术权威,为了获取课题经费,进而获得学术职称等方面的利益,仍然死死抱着捍卫“黄河文明是明起源和核心”的观念。

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也曾肆意打压三星堆文明和民间玉器,无视民间古蜀文字大量存在的事实,形成了小团体,结成了帮派,凭借所掌握的话语权,却充当利益集团的传声筒和蒙骗公众的工具。

于是,人们对巴蜀的古文明视而不见,继续自欺欺人,因循着西汉史学家描述巴蜀的八个字: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这八个字的判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历史真相,导致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巴蜀,变成了蛮荒不毛、瘴疠弥漫、虎狼横行的边陲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