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92.第692章 双龙会(二)(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吴三桂把监军太监和上司用银子哄得很开心,但是他也不敢过于贴近朝廷,毕竟袁崇焕前车之鉴,就算是他有心报国,也得掂量掂量皇帝的性格。

而这个时候祖大寿降清更是给他们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两者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这也就是后来李自成围攻北京,吴三桂用了十几天才走到玉田,他实在是担心去了就会重演袁崇焕当初的悲剧,所以犹豫着,北京城就被打破了。

他的地位又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方,本想着端一端架子,让李自成能够稍微低低头,他也好换一个不错的晋身之阶。谁知道还没等他在玉田撤兵,北京城就传来了他家被抄的消息,连他的父亲都被抓了。

不得不说李自成这个时候已经膨胀到了一定地步,他攻破了北京城,自认为天下无敌手了,根本就没把小小的吴三桂放在眼里。而在吴三桂看来,这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他还没有归顺,李自成就敢抄了他的家,若是他真的归顺了,怕是连脑袋都保不住了。

于是他当即跑回山海关,通过舅舅祖大寿联系满清,希望能够引得两虎相争。满清虽然是福临做皇帝,但是实际的当权者多尔衮可不是傻子,他要求吴三桂先出兵,坐收渔翁之利这种事可不能让给别人。吴三桂杀得死伤惨重的时候,多尔衮终于出手了,这一下便打碎了大顺的信心。

李自成吓得连北京城都不敢守了,一路窜到了湖广地区,最后死在了无名之辈的手中。

而这个时候吴三桂才发现,满清里面有很多汉人,在那些人的建议下,多尔衮竟然产生了占据中原的想法。此时吴三桂骑虎难下,凭借他的本事,根本是不可能与满清一国之力相抗衡,最后也只能一咬牙,做哪国的开国功臣不是做,做了大清的开国功臣也能青史留名,接着便是拼命战斗。

从历史上很明显能够看得出来,若是满清没有对吴三桂动手的心思,吴三桂根本不可能造反,他若是想造反早在十年期才是最好的机会,那个时候他正是兵强马壮,年富力强,谁知道老了老了满清朝廷也不打算饶过他,开始了撤藩,用俗话说,也就是卸磨杀驴了。

可以说吴三桂机遇不好,但是造成他的命运与他本身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家族至上的想法,做什么事都要先考虑自己家族。

左传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他因为家族势力,二十七岁便做了宁远团练总兵,但是也正是过度考虑家族中的事情,导致了自己陷入了这种境地。当初镇守辽东的若是袁崇焕,绝不会存在观望的这种事情,李自成也许就没有机会打破北京城,因为各地勤王军伍不日就会到达北京,李自成一开始所求的也不过是画地而治。

看到了吴三桂如此姿态,程孝廉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吴三桂终究还是老了,若是当年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向人解释自己的委屈,这天下的事本就不公平,我带着关宁骑兵杀出一条路来便是了,何必做这种小儿女姿态,跟人哭哭啼啼人,让人心里看不起。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