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山中修行(2 / 2)

加入书签

下午,我和陶老头下了山,果然是在家里拿了锅碗瓢盆,以及一大袋米,还搭了两块腊肉,我父母要给陶老头钱,可陶老头却没有收,说在大山里面,也用不着这东西,有什么必须要的,他自然会下来拿的,不会客气。

对陶老头的这话,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以他的那泼皮无赖一般的性格,以及那厚如黄土的脸皮来说,要点东西,对他来说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只是临离开家之时,陶老头望了望我的父母,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可是犹豫了两秒,还是没有开口,带着我又了山。

不得不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山里的生活虽然有些艰苦,但和其他人家相较而言,已经算是殷实很多了,从吃的面来说,不说天天都有油水,但是两三天之内是一定会有肉食的,有时候是一只野鸡,有时候是狍子,大鼠,还有些时候运气不好,实在是找不着动物,陶老头也会抓两条蛇和着一些何首乌,山药等炖了,滋味倒也不错,还有一年,陶老头弄到了一头大野猪,三百多斤,他硬是一个人给扛回来了,还脸不红气不喘的,这令我对我认的这个师父是更加的崇拜了。

而之所以保证伙食的原因,是因为陶老头说的“富不学,穷不习武。”

按他的说法是要学武,身体底子肯定是要有的,吃都吃不饱,连身体都没有了,还拿啥玩意习武,况且我们还是修道之人,除了身体底子,对于练气,悟虚等等的学习,都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这一切,都要在吃饱了前提下才能进行。所以,伙食是一定要保证质量的。

在山,除了每天练习陶老头教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形意拳等功夫,读书也是每天必须的功课,在知识匮乏的那段时间,陶老头倒是教了我不少的知识,教我认会了不少的字词,而这些所学,都落实到了《云笈七签》《道德经》《登真隐诀》《清太洞真经》之。

刚开始,陶老头只是要求我会认,会读行了,慢慢的在理解,可是由于我实在是太笨了,在山里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硬是没有感受到过陶老头所说的那种笃虚至极的一种气感,哪怕是一丁点也没有。

根据陶老头的说法,要是能够遁悟到这种气感,不用睁眼,完全凭借周围气场存在的那一丝正气,一点生机,便可找到一条活路。

“谁没事闭眼睛走路,那万一要是没有正气呢?”我经常会问这个问题。

“狗屁,天地之间再阴暗的地方,也会有正气尚存,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在任何的绝境,人总能谋求一线生机,也是常说的天无绝人之路,你小子现在懂啥,练功去!”

在这山林之,陶老头的那一身本事,我是一点儿也已没有学到,但是理论的东西,却学了一堆,每天练习那些拳法,身体倒也强壮,灵活了不少。

又是一个平常的冬天早晨,我照例起得很早,洗漱过后,拿起两个水桶出去打水,这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昨儿晚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山林放眼望去全部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银装素裹,煞是美丽,时不时的还有一两声鸟鸣从远方山谷传来,有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气氛,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更有一种苍茫大地独我一人犹在的感觉。

踏着脚下有些厚的雪层,很快便到了早些打水的泉眼处,可是由于天气过于寒冷,泉眼外边都结冰了。将其撬开,也只有一股细小的水流,等了许久才接满两桶水。

最开始打水的这段路程我走起来颇为吃力,挑水都用的扁担,但如今已经是不费力了,也直接用手做扁担,左右各一个水桶,提着便往回路走,虽然没有做到陶老头说的滴水不漏,但是提到洞口时,也几乎和满桶无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