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2 监国北狩(1 / 2)

加入书签

在这封书笺里,描述了宁宗皇最近颁下的一道御旨诏书。126shu ()职方司人员压根儿没敢写节略,干脆原封不动地照抄了过来。

圣旨的大意是三个字:卸,停,封。

谕。枢密左使李璧交卸一应差遣,出枢密院为敷阁直学士。

谕。礼部尚书曾从龙,礼部侍郎邓友龙等人卸任待命,参与和谈的礼部各官分别左迁静江府、江州、信州等地为观察使、团练使等职。

谕。宋金合约有关议事堂、突火炮、蒙古事务等条款暂停筹备,待朝廷再议再行。

谕。停开监国体制。

谕。即日起封闭咨善堂,各翊善、赞读、直讲、说书教授等人复归原职。

……

在这道旨意的后面,是无相亲笔所书,对发生在嘉定二年八月这场“嘉定书”风波前前后后的详细描述分析,体现了这个特务头子的细腻用心。

旨意不长,通篇仅两百余字,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荣王,但没有一样事不是指向荣王或与荣王有重大关联的!

在看到旨意的前几条时,赵洵还只是感到惊讶与气恼,不过在看到最后一条时,他却被宁宗给气乐了。

看见了没,宁宗他老人家这不但是要收回自己的监国权柄,甚至连去咨善堂读书悔过的机会都不肯给了呢!

好浓冽的天家威仪哈……

在无相列出的那一长串名单扫了一眼之后,赵洵已经想明白了宁宗颁下这道圣旨的前因后果,甚至连书大臣们列出的诸多罪状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无非还是老一套罢了。诚如前日宁宗和老燕王在御花园所说,自己在南宋朝堂的根基还是太浅,依附大臣不多,故此一旦发生联章弹劾这种事情,连个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

可算能找到这样一批大臣又怎么样?发展下去无非还是党争而已!

穿越至今,赵洵已经对整个南宋的官僚政治体系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各种复杂的关系循例仪轨制度纠缠在一起,最为繁琐的典章制度反而排在坐议行决的最末位置,盘根错节沉疴难愈,整个国家的运转完全依赖于立国数百年的巨大惯性,而不是一个廉洁高效的管理体系,自己若是没有手段去改变这一切也罢了,再无可能颠倒去将它!

正是存下了这样的理念,主政之后的赵洵才一直与朝诸大臣若即若离,彼此冷眼相看,他自做自己想做的事,大臣们自去抱团取暖,并且通过两年前的易储之争等几次事件做过短暂的交手,互有胜负,随后逐渐形成了如今这般谁也不睬谁的局面。

这次大臣们群起直攻,算是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反击良机,不得不说在党争这种事情,他们的嗅觉一向都很灵敏,奏章一终于触动了宁宗的雷霆之怒,但有所劾,无有不准!

这怒火当然是冲着赵洵发的,原因何在,几个当事人都是心知肚明。

当日御花园里一席谈话,宁宗自觉已经把朝政要务的诸般关节都给赵洵讲了一个遍,而这孩子也确实聪秀颖悟,一点透,不愧是天子赵家的嫡系传人。本以为他会从此成熟起来,安生听从长辈安排迎娶一位王妃,此后在朝政事务大有所为,哪知一转眼又找不到他的人了,连个招呼也不打私出了临安!

这下子不要说是宁宗,连老燕王也动了真怒,心想这倒霉孩子是不管不行了,还真以为自己长大了翅膀熟了可以违拗当今圣的意思,想来来想走走,那怎么成!所以对于宁宗的圣裁,老燕王是一百个赞成,且看那匹脱了疆的野马接到旨意后怕是不怕,还不得立马乖乖返回临安低头认错!

所以,如果不是赵洵要护送元哥和使团北返,而是继续留在临安的话,这场偌大的书风波原本可能不会发生,或者轻易能被赵洵化解,只要去宁宗面前服个软成,该争取的还是能争取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