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7 成州大会(1 / 2)

加入书签

在那封信里,赵洵提出了一个三年远景目标,其行动路线图大致为:

以宋金联合议事堂为突破口,争取在三年之内把议事堂打造成为一个运转良好、令下行的强势权力管理机关,负责一应行政、军事、经济、社会事务等,并深度介入到宋金两国的朝政去,今后举凡两国一切重大朝政举措,不得议事堂核发不得实行。请大家搜索(126shu)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在更远的未来,还将从联合议事堂里面分化出来一个名为“联合内阁”的机构,地位在六部之,直接向皇帝负责。

赵洵正式邀请汝愚大叔成为议事堂的首任总理事务大臣,并对他寄以殷切厚望,期嘱他将巴蜀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经验引入到议事堂的治理工作当去。

不得不说,即便汝愚大叔这些年听多见惯了荣王千岁的众多新言论举措,自认为已经对此具备了超强的免疫力,但这一次又遗憾地被打败了,唯一的感觉是震惊!还是震惊!

当看到这个方案时,他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是:荒唐透顶,绝无可能!这个所谓的“联合内阁”一旦成立,将置枢密院于何地?枢密之下尚有六部,老夫虽已离开朝多年,对六部那些人的德操禀性又岂有不知,平时哪怕动一动他们的位子都会招来大批同党的攻讦,还能指望让他们去接受议事堂的节制?更何况还要插手金朝内政,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乎!

但是等他情绪稍微平复一些,静下心来一想,以当前宋朝沉疴多年的行政官僚体系,确实是到了动一动的时候了,而且要下得下猛药。这个联合内阁的操作思路与当下川的军政情况颇有相似之处,他和赵柬、杨四娘三人的分工不正像一个小型内阁么?在巴蜀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放到整个宋朝又有何不可?至于说到实际操作执行的问题,我们荣王千岁最擅长的是营营造势,借力打力,既然他那样说了,想必心已有了一个成熟定见,这是非当面亲谈而不得知的了。

想至此处,赵汝愚越发急切地盼望着与赵洵的会见,开头还每天去赵柬的宣抚使衙门里打听赵洵何时可至,后来便干脆搬过来和赵柬住到一处,一心一意等候赵洵前来。

除了赵汝愚之外,成州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在迫切的等待之!

从次赵洵到成州算来,至今已是四年多过去了,成州这个班底又扩充壮大了不少,并开始向朝堂及其它州府输送新鲜血液,如职方司、福建路及广南东路都有所谓“巴蜀派”官员的存在,甚至个月在两浙东路的台州,也有一名刚从四川巴州平调过去的制置司参议官,青年余玠正式到任。

这些下层官员的加入,倒不是说为赵洵发动新一轮党争打下坚实基础,而是只要在川有过任职经验的官员,总会不自觉地采用川那一套管理计量办法,原因无他,是确实好用而已,这也间接带动了“巴式”教育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普及。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升发展过程总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赵洵一手打造出来的这个成州团队也不例外。如果是内部出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充分有效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予以解决,但是当困难和阻力来自于外部,甚至是整个大宋官僚体系的时候,所有人都难免会产生一种迷茫和无力感,不知道出路在何方,而“嘉定书”之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

可以说,这些人的困惑与赵汝愚的震撼有殊途同归之处,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赵洵才于庐州写下了那封书信,开始打算着手安抚自己团队的负面情绪,统一思想凝聚战斗力,为大家及时指明一个大方向。

赵洵抵达之后的第五天午。

大宋帝国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州大会”,正式召开!

这次大会召集了巴蜀境内所有县州以主官,川军副统领以军官,工商教育界领袖乃至一些社会贤达人士,实在路远难至的则会收到一份由大会组委会亲自编撰拟定的『成州大会纪要摘编』,并在日后逐步扩充完善为『大宋未来五年发展纲要白皮书』。

关于大宋帝国“成州大会”的详情,后世相关的论述章已如汗牛充栋,在此不再赘述,倒是一些花絮八卦之类的消息,读来颇足解颐。

巴蜀地方大报『天府周报』曾经报道:

在参加完大会的第一天午,来自潼川的魏了翁知府在走下会场台阶时,不知是受到强烈日光照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居然一脚踏空险些摔倒,幸好被走在他身后的陈金刚委员手疾眼快一把拉住。

这一次没有完成的跌跤事件,在后世被富有深意地称为“不惮相扶”,最终定格在长长的历史画卷当。

同样,也难免有许多花边小报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拼命挖掘会议举办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如某无良报刊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公然声称荣王千岁并非如官方所说是专程前来主持大会,而是此前遭人挟持,等逃脱之后才越境前来的,这种荒诞无聊的假新闻自然被所有主流媒体选择了集体漠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