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3 蛛丝马迹(1 / 2)

加入书签

无相认可地道:

“在史大人离任之后,现下郑党的叶翥权领兵部尚书事,前日是他派了一名轻车都尉提走了蒲戴二人,明显可以看出是郑党人在背后指使蒲开宗并给他撑腰的。”

赵洵摇了摇头:

“这也还只是表象。蒲开宗作为一名在临安无根无脚的色目商人,在当朝权贵压迫之下自然有可能低头,但是扳倒我的话,对他有什么好处?郑党一贯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他们台后对蒲开宗之流的商业利益损害,将远大于现在郑党许下的一点甜头,精明如蒲开宗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你来看……”

他拿起最新一期的『商情要览』在无相面前摊开,指着头版头条的一篇章,道:

“近几期的要览还在继续报道金蒙战事,什么蒙古人‘一日连下三城’,‘势如破竹’攻陷桓州,‘兵锋直指大定府’等语,表面看还在配合郑党的要求,无限放大我朝参战的利好前景,鼓动我朝下的规复信心,但是与此同时,其它一些用语也在逐步增加之,如蒙古兵马过后‘十室九空’,‘血流漂杵’,‘老弱妇孺皆不放过’,而‘屠城’的字眼也出现了三四次之多,甚至在这一期报道里面还有‘不分宋金尽数屠戮’的露骨描述!试想一下,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十个宋人当怕是有九个都得心下打鼓,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下与虎谋皮的危害罢!你来说说,蒲开宗采取这种报道方式,对郑党鼓吹的‘联蒙抗金’政策到底是正面效应多一些,还是负面效应更多一些?他这样去搞,不怕郑党里面的明眼人挑他的毛病,治他的罪?”

无相已经读过『商情要览』的报道,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其实在临来的路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如今听荣王谈及,便将心一个疑问说了出来:

“莫非现下蒲开宗认为朝转了风向,甚至是他有一些渠道得悉王爷在成州大会的布置举措,便通过这种方式预先做下一个铺垫,以便日后向王爷输诚服软?”

赵洵失笑道:

“你这个特务头子当的时间太久,疑心病是越发的大了!须知我是一路快马加鞭从成州赶回……咦!你说的似也在理,还真的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咱们有神十,不见得他没有其它便捷的消息传递渠道!如此看来,这次见面还真的是很有必要,你下去安排一下。”

无相点头应是。

赵洵又问起了一事:

“那些被郑大人关起来的官员都有妥善照料吧?邓大人的情况如何?”

无相答道:

“都有关照,他们在狱吃喝无忧,只是行动不得自由而已。邓大人看起来消沉一些,整日都在发呆昏睡,人也消瘦了许多……”

犹豫一下又补充道:

“前两天邓大人向狱吏索要了纸笔,似是打算写供状的意思,删删改改地写了大半日,最后又一把扯碎了字纸,将毛笔一撅两断,还要来酒菜喝了个酩酊大醉……”

赵洵听了不由轻声一叹:

“这个人是极聪明的,是心性轻易浮躁了一些。经此一难,希望他也能历练得成熟起来罢!”

无相听了一个“也”字,自己倒不禁微微红了红脸,收拢心神静听荣王随后的指示。

赵洵拍了拍他肩头,起身在庭院踱步,眼望遥远天际,良久过后缓缓地道:

“持公而论,朝诸大人的品行操守,泰半都是极好的,至于一些私心杂念,那是人人会有,也不能过于苛求,只要他大节不亏,不做有损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事,我自会宽容处理。这次回来,对于朝廷格局我是要变一变的,能够接受之人,我欢迎他们留下来,接受不了的,那拿一份致休金退出朝政罢,再多的我也不会过分为难。当这场变局到来之时,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是大宋最终要走的道路必然由我来决定!那些脚步迟缓,或是走错了道儿的,注定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缘,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而有幸参与之人,历史也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帷幕即将拉开,角色分配完毕,下面该卖力地表演了……”

出了临安城的丰豫门往南,前行不远便到了钱王祠。

祠堂依湖而建,便若是借钱王之名消弭一方水患相似。

祠门口有个临湖码头,常年泊靠着数十船只,可载客前往周边的雷峰塔、放生池、秋鹤亭等处观赏景致,通行极是便利。

时当午后,金风送爽,钱王祠前游人不绝,寻那赏心悦目的好去处。

岸边一艘精致小艇已被人包租多时,未得客人之令却是久久没有开动。

船舱里设有一小榻,早早地摆了几样时鲜果蔬,酒水茶点,也是不曾动过的样子。

榻边盘膝端坐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白袍男子,高鼻深目宛然是一个异域人士,右手不时捋一下长长的须髯,正在闭目沉思之。

约定的时间刚过去一小会,船外响起了一句问话声:

“敢问这是蒲老板订下的船么?”

这边船有人忙不迭地应道:

“正是正是!请贵客稍等,容小人进去通报一下。”口音有些怪异,像是舌头不会打弯的样子。

船帘掀开,一个白布包头的仆人探身进来,低声向长须男子禀告了几句,男子脸掠过一丝诧异,摆手命他将客人接船来。

随着船体微微下沉,外面的来客登了小艇。

长须男子脸异色更浓,凝目望向舱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