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八章:黎青投降(2 / 2)

加入书签

都指挥使冯隶一拍桌子,骂道:“这些贼人恁大胆了,居然敢劫皇纲?夏~哦不,郡马爷放心,我这就点起兵马,扫平梁山。”

夏远倒是很淡定,他诧异地问道:“宋江啸聚梁山那是宋朝的事了,怎么我朝也有梁山贼寇吗?”

盐运使唐世熊说道:“郡马爷有所不知,这梁山贼寇、山左大盗为首的名叫黎青,又名黎清泉以屠宰为业。他与弟弟黎河流皆力强好斗,民多依附。举凡散勇流寇、作奸犯科者来投,他都乐于招待。他的家里经常“窝盗”,并因此而发迹至富,远近闻名。“窝盗”使他结纳了不少党羽,为以后起义打下了基础。事发,相率匿黎青兄弟所,黎青复遣其党赂上下胥吏辈,故沉其案,日久渐阁。前党复山掠他所,千里外攫客物,数馈贻不休。家日益富,而肆恶日益剧。四方亡命徒,争投纳门下,日治酒食轰饮,所谋皆剽夺行事。黎青兄弟视财轻,好结欢,无赖遇之者,不惜多金赠,故人乐为之用。”

说罢唐世熊又补充道:“据说这人便是看了一本叫做《水浒传》的反书,可以模仿其中的宋江等一干反贼,才于梁山落草为寇。”

“原来是他啊~!”盐运使唐世熊这么一细说,夏远到是想起了这个一个人。

黎青可算宋江第二,黎青被拥戴为首领。此后,他在起义队伍中建立了编制,封东平秀才唐山军为军师、武艺师艾双双为当家大元帅。黎青起义以后,其主要活动就是劫持漕运。自元代开凿会通河,梁山遂成为南北漕运的必经之地。在梁山东北处的安山等地建有船闸,过往船只必须在此排队等候过闸,控制安山闸便等于控制了漕道,在梁山劫漕是十分方便的。

这个黎青学宋江可谓学到了家,他起义的目的不在于推翻明朝,而是希望走“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来为自己谋求官职。

既然是这样,夏远心里边有了底,他说道:“毕竟这是我的大喜之日,不易见血和杀戮,不如派人上山,晓以大义,让他幡然悔悟,归还所劫皇纲。如果他执迷不悟,我等再聚兵灭之。”

夏远话音未落,又有一个小吏来到宋学朱身边,探身耳语。虽然那小吏的声音压得很低,可夏远前世学过读唇,还是知道了那小吏说了些什么。原来为胁迫明廷而达到招安目的,黎青加紧了军事进攻。于十一月十六日,分兵攻打寿张、郓城、东平、张秋等城,杀死安山营都司智亮、吏目钱某。同时,更加剧了劫漕活动。

“这还了得?”宋学朱拍案而起,“先劫皇纲,再寇略州县,抢劫漕船。”宋学朱情绪有些激动,毕竟黎青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张狂。而且是在一个亲王嫁女儿期间的发生,这让宋学朱很没面子

都指挥使冯隶起身说道:“这该死的反贼居然如此放肆,郡马爷,你放心,本指挥立刻提兵去踏平梁山。”

“那梁山周围水面广大,河岔众多,我在日照卫新练了一批水军,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夏远说道

山东左布政使张秉文说道:“这合适吗?郡马新婚燕尔,就要披挂出战,让他省人知道了,还以为我山东无人呢。”

“说的是。”冯隶说道:“如果郡马爷信得过冯某,大可以派一员大将统帅水师,与冯某一起进剿梁山贼寇。”

夏远心中暗想自己最近几年象做了电梯一样升迁,自己不能一个人把风头全抢光,于是夏远点了点头,他扭头问孙辉道:“水师什么人适合为水师指挥?”

孙辉微微皱眉,随即答道:“甘辉可以。”

“甘辉?”夏远有些诧异,“他是不是福建人?这人我怎么一直没听说过?”

孙辉答道:“不错,他正是庄秋雨掌柜从福建新募来的水军头领。此人年纪不大,却干练果敢,武艺过人,乃是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任侠,好打抱不平,因此遭族长迫害,流浪于漳州、石码、海澄等地,不敢久居乡里。古掌柜到福建为您招募水军,于是甘辉便领着一班小兄弟加入了日照卫水军。”

“那好,就派甘辉率领500水军随冯指挥一起进剿梁山贼寇。”夏远说道:“不过,你~”夏远手指孙辉,“你为主将,他为副将。”

公元1640年,崇祯十三年二月初七日,总兵官左良玉,总督陕西三边侍郎郑崇俭等大败张献忠于太平县之玛瑙山。当时义军分为三路,西路张献忠据楚蜀界、东路革里眼、南路曹威、过天星等。杨嗣昌驻襄阳,而令左良玉专剿张献忠。左良玉率军与张献忠战于枸平关(陕西兴安县西),献忠败。左良玉请从汉阳西乡入蜀追之。杨嗣昌令左良玉别派偏将追剿,左良玉不从。时张献忠移军至九滚坪,见玛瑙山险峻,将据之。左良玉军至山下,而张献忠已占据山巅,左良玉乃分兵三路,约闻鼓而上,鏖战久之,张献忠军败。左良玉兵折扫地王曹威,白马邓天王等义军首领十六人。张献忠妻妾被擒,张献忠逃入兴、归山中。不久又入兴安、房县境,官军畏惧山险不攻,张献忠潜伏密林中,贿山民买盐米,山民成为义军耳目,张献忠收得散士,声势复振。

就在左良玉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之时,冯隶在梁山的剿匪也进行的很顺利。黎青分封的各个元帅都被杀得落花流水,纷纷窜逃入梁山水寨。紧接着,水军在甘辉率领下作战十分勇猛,在梁山附近的水域多次大败黎青水军,使得黎青为首的梁山军四万多人聚集在梁山寨中,既无粮草也没援兵,攻破寨子只是时间问题。黎青无奈之下,只能向冯隶投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