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一章 PCR(2 / 2)

加入书签

特别是那两名行政、后勤人员,分别在试剂调配成功率、操作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远高于其他人员的成绩,让那些之前看不起他们的人眼珠子掉了一地,大呼不可思议。

可以说,他们天生就应该属于实验室!

两周的时间,让团队完成了初步的磨合,每个人都对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满意。同时,也对其他人的长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团队迅速凝聚成型。

随着各项条件成熟,实验也随之展开。

第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利用实验室内常用的酶kod-plus-neo,进行pcr技术练习。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一种用于放大增扩特定dna片段的生物技术。

自从七一年提出“经dna变性,用合适的引物杂交,用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可以得到合成trna(运转核糖核酸)”以后,核酸体外扩增有了理论指导方向。

经过不断发展,到八五年,用同位素标记法,第一次看到了pcr片段,真正实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

从此,克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之后的克隆技术,全部都是基于pcr,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可以说是克隆技术的基石。

大家要练习的,就是这种技术的操作流程。

不过,在常规的pcr操作流程之外,他们还自行拟定了许多实验方法,打算在熟悉pcr之外,看看能否摸索出更加简洁、有效的操作流程。

这个意见,是由游锦提出来的。

而游锦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设想,也是来自于白云天的远程指导,由他先拟出了数十个操作流程设想,再转发给游锦,让他在实验中加以验证。

游锦又在此之外,自己想了十几种,并且在团队内集思广益,将其补充到一百种,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逐步进行试验,以验证其是否可行。

这也是试验的常规操作,包括游锦在内,所有人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在实验过程中,常规的pcr技术操作繁琐、容错率低、浓度要求高、扩增难度大等特点,也渐渐为大家所熟悉。

而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也一次又一次宣布失败,大多数时候,甚至是在起反效果。

这点也很正常。

实验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之中寻找一个小岛,大家知道它的存在,却知道大概方向,可是要找到它的概率,还是非常低,更多的可能是在大海中迷失方向,什么也找不到。

全球上百万科学家、科研工作者都在做这事,可一年成功的比率却寥寥无几,可见成功率之低。

大家能做的,就是看别人的实验,成功的、失败的都看。失败的,要知道它为什么失败,以后便知道规避这些失败因素;成功的,则要明白他们选择的方向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找到共通点,为自己以后的实验找准方向。

这就好比在大海航行,常规方法就是抬头看星星,通过星星来定位。

近些年陆续出现的各种新发现、新的实验流程、设备改进,就是让大家可以用三角板、星轨仪、雷达来定位,一步步提高着在大海中航向的可靠性。

随着技术进步,大家的定位手段会越来越准确,成功率自然也就会越来越高。

重复并枯燥的实验,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进行着。

直到这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