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协议达成(2 / 2)

加入书签

意义,无论如何高估也不为过!

最关键的,是这种技术,完全避开了人体克隆这个敏感的伦理拷问,无需让克隆机构、医院方面、医生、受体人承受良心谴责,坦然使用。这

就为这种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哪怕据中华制造表示,其他的器官克隆还在摸索中,技术尚不成熟,但仅仅肾脏克隆一项,也足以让全国数十万肾衰竭患者,看到彻底恢复健康的希望!不

谈医疗卫生的巨大进步,单是从经营角度来说,它就能催生出成百上千家专门从事提取、合成、制造所需药剂的制药企业,生产研发相关设备的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将高达数十万之多。中

华制造等于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一个全新的产业链。这

样的成就,让代表团中最苛刻的挑剔者,也迅速由怀疑论者,立即转变了立场,成了该项技术转让协议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们强烈呼吁,要求立即无条件答应中华制造的要求,以换取这项技术。一

千亿无息贷款算什么,哪怕是一万亿都千值万值!更..

何况这还是贷款,中华制造最后是要还的。人家家大业大,这么大个公司在这里,一年上百亿的收入,难到还怕他们还不起吗?

专家团们以极高热情,加班加点论证了中华制造交出来的部分前期技术,并且借用中华制造的实验室,完成了相关技术重复试验。

随后他们更是亢奋之极,一个个跳出来,毫不犹豫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在行业内的资历、名誉作为担保,拍着胸口保证它的真实性。

他们强烈表示,用千亿贷款换取这项技术,绝对是有赚无赔。而

且是大赚!

随着中华制造拿出来的部分技术,一项项得到审核确认,并且成功实现了重复性验证,它的热度不断升温,迅速由代表团扩散出去,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层级也越来越高。各

个得到消息的媒体,纷纷撰写稿件,铺天盖地在电视、报刊、杂志上披露,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

绝大多数媒体都无法进入实验室,接触到相关人士。于

是没有报道源头的记者们,只能抠破了头皮,去图书馆大量翻阅相关技术书籍、期刊,或是向生物科学技术人员求证,半是摘抄、半是想象地撰写出一片片科普文章。

许多道听途书的记者,写出来的文章,已经近似于科幻小说。国

外的媒体在得知消息以后,也匆匆派员前来报道,却被中华制造拒之门外,拿不到可靠的任何细节。无

可奈何之下,他们也只能向中国的同行们学习,用各种科普文章和科幻小说,来愉悦读者。而

考察团在得知,海德基金会正在与中华制造接洽,准备促成双方人员交流以后,毫不犹豫动用了紧急通讯渠道,第一时间向最高层汇报了情况。在得到批复后,便以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与中华制造方面达成了协议。

同时,双方立即公开对外宣布,中华制造与中科院、华清生物研究所、临海生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研究所一道,在苏城共同组建联合研究中心。

原中华制造医学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包括扫地大妈,都自动转入联合研究中心。

中心保密等级为国家特级保密单位。

所有在此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被核定为特级保密人员,十年内不允许离职、出国!

十年后,离职人员需再经过七年脱密期,方才能正常出国、旅游、学习。这

一规定,彻底断绝了海德基金会企图用人员交流,窃取技术的可能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