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六章 生命普遍定律(1 / 2)

加入书签

“各位,请说说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定义是什么?”那位女主持人率先发问道。她名叫海格尔,是一名天家。

听到这个问题,在座的各个科学家们开始交头接耳。

生命,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这一个概念听上去简单,但在科学界中,尚无特别好的定义。在一些教科书中,将生命定义为会繁衍、会主动摄入能量的物体。

但人们似乎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定义一个东西到底是不是生命。会动的?会主动摄取能量的?还是会繁殖的?

一辆汽车,能够摄入能量也会动,但人们认为它是死物,不具有生命特征。

一台先进的机器人,根据程序,能自动摄入能量,甚至可以自我复制,当然也不算生命,这是一般人的观点。

“一个有机的,从自然界中诞生的,会主动摄取能量,并且能够自我繁殖的低熵体,姑且称之为生命。可能……狭义的说如此。”这是于易峰的结论,也是一般科学家的看法。

好吧,这样定义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暂时不去考虑“自然诞生的”这一条件到底应该怎么定性。按照这样的定义,这些火星病毒应该算得上是生命了吧?

“是的,火星病毒,应该算得上自然诞生的生命。”但是,这种地外生命却给科学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科学家们的不断讨论中,于易峰终于听懂了他们在说什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费米悖论。

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1000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就能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千万年或者亿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太阳系,被人类观测到。

百万年、千万年,这一类的时间单位,对于人类来说实在太过漫长了。但放在宇宙尺度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宇宙年龄,在13明世界。

“但我觉得,这些估算的数据可能都偏小了。因为我们错算了生命的诞生条件……”海格尔严肃地说道。

坐在一旁的罗曼、汤姆逊等人都点了点头,显然,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互相讨论了很多遍。

“我们过去都认为,生命是稀少的。我们认为生命诞生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有水、有足够的大气、温度适宜等等。”

“但是没想到,火星就有生命,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病毒!但这也是生命啊!”

“假设生命是稀少的,那么太阳系何德何能,拥有两个生命星球?而且我们并不知道土卫二、木卫六到底有没有生命,或许也有呢?”

“如果生命是稀少的,是几十亿分之一的几率,太阳系凭什么拥有多个生命星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