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章 斩落(1 / 2)

加入书签

<content>

在这个宇宙,尽管二十三世纪的人类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但“巨大人形战斗机器人”这种东西仍然是只存在于或影视作品里的设定。

联邦不去开发这种兵器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能源问题;其二,实用性。

能源这块,主要难点在于动力装置的微型化。

既然你造了一个人形作战单位,那肯定得保证它在行动时有着接近人类的运动性能,否则就没有意义了;但假如动力装置占的空间太大,那就不是“人形机器人”了,而是“龟仙人形机器人”。

可惜,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唯一能满足这种微型化条件的动力源就是“核能”;让一个可以长距离移动的作战单位搭载这种动力自是不妥的,航母和潜艇也就算了,陆上兵器揣着个核反应堆到处跑的风险难以预估……所以,在新能源或者更新的微型化技术出现前,这个问题怕是无法解决了。

什么?你说插电线?且不说你能造得出多长的电线,你的敌人看到电线后直接把它拔了或者打断不就完了?你以为人家是弱智么?

当然,关于巨大机器人,能源还只是次要的问题,实用性才是主要问题。

你开发一种兵器出来,自然是要用的,那么……什么样的战争非得要巨大的人形战斗机器人去打呢?

答案是,没有那种战争。

现代的人类战争,是双方围绕着彼此战略及军事设施展开的攻防,以消灭或占领为最终目的。

如果你要进攻某个设施或单位,最好方法就是用导弹、用炸药去远程搞定它,而不是派一个巨大的人形机甲过去将其砍爆。

如果你要防御敌人的进攻,最好的方法是张开弹幕和防护罩来抵消对方的远程攻击,同时自己也发一些导弹出去对敌方的发射体展开反击,而不是派一个巨大机器人穿过枪林挡雨过去反打。

如果你要占领一个地区或设施,最好的方法是在轰炸过后派地面武装部队进行搜索和压制,而不是让巨大机器人过去掀掉建筑的屋顶、用比水泥管还粗的炮管指着俘虏们的头让他们举手投降。

简而言之,现代战争中根本没有那种“必须由巨大机器人来完成的任务”,而巨大机器人可以完成的所有任务,都可以由其他的作战单位来完成、且后者的效率更高。

若一定要找出一件事是只有巨大机器人能做的,那恐怕就是“近战打击”了,但又有什么样的敌人非得用卡车头那么大的拳头、列车那么长的装甲刀去搞定呢?怪兽吗?

然而,就算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打怪兽,同样是用传统的战争兵器更有效。

一头怪兽如果连机器人的拳头都躲不过,那肯定也躲不过导弹,那我为什么不直接用导弹去轰它?难道导弹爆炸时所产生的破坏力还不如一块以一定速度前进的大铁墩子?

说到底……“用巨大机器人而不是导弹去打怪兽”这个逻辑,基本等同于——“我想杀死一头犀牛,但我觉得用说也得很清楚了——“任何一个‘有理性、负责任’的军工科研人员都不可能搞这种研究”……但逆十字这种常年使用疯狂科学家的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不讲什么理性、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们就是要搞“男人的浪漫”,就是要造巨大机器人!

于是,此刻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台猩红涂装的机甲从一架飞机上方俯冲而来,在俯冲的过程中,其双手朝后伸去,分别拆下了自己两片战翼,并将其拼装变形,组成了一把巨大的“斩舰刀”。

紧接着,便是握刀,怒斩。

晃眼之间,但见一道猩红的巨影自天空中闪过,刀锋过处,绽出音障的激波。霎时,飞机一侧的机翼便从机身上被斩离了,其切口处……平整得像是激光扫描到的断层。

像“湾岸九号”这种以追求舒适为目的的豪华民用客机,通常都有着巨大的体积、沉缓的操控感、以及形同虚设的防御系统(只有呼救和小范围自动维修两个功能)……在这绝对的硬件劣势下,纵是索利德也无法做出规避动作,只能硬扛。

不过,对这种状况,他也是早有准备……

接管飞机的那一刻,索利德就明白,只要对方发动攻击,不管是用炮火还是用这种夸张的攻击方式,自己都没有反击的余地,所以他才会在对方有所行动之前就把飞机降到现在这个高度。

说时迟,那时快,几乎在斩击发生的同一秒,索利德便用手动模式强制关闭了所有的推进引擎,这样一来,剩下那一翼上的引擎也不再产生推进力了。

但是,就算两边的引擎都停了,机翼本身的重量以及其在空气动力学中的作用仍会让飞机失去平衡,关引擎也只是让机身失控的趋势稍缓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