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挡我者死(1 / 2)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他的建议,某种程度而言,相当于是整个文官系统向皇帝表明了态度。
昔有秦皇派徐福出海求仙药,关于此事,人们是唾弃的。
因为秦皇是为了一己私利。
可今有弘治皇帝派人出海求粮种,这……便是大功德了。
说实话,当方继藩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其实弘治皇帝若是不下旨去求粮种,只怕这消息流传出去,天下军民都会认为当今皇帝漠视民生吧。
可到底怎么求,是寻到这个传闻中的国家,与之建立贸易往来或是使其朝贡,还是最后谈崩了,干他niang的一票,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至少,你现在得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确定好位置,再徐徐图之,就算在弘治皇帝任上无法实现,可弘治皇帝还有儿子,儿子还会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可显然,弘治皇帝是个操劳的命,他绝不会将此等麻烦的事推卸给自己的子孙。
显而易见,整个大明,接下来将会对整个极西之国,虎视眈眈。
方继藩心里唏嘘,倘若……当真有这么个极西之国,现在这国的国主已经喷嚏连天了吧,几千万张冒着绿光带着饥饿的眼睛的眼睛,一个个在咧着嘴,龇着牙,磨刀霍霍啊。
而刘健的另一层意思是……不惜一切代价。
弘治皇帝已是了然了:“此国竟也知我大明?”
“知道啊。”方继藩点头,他必须给弘治皇帝更大的希望……
素来故事开了头,后面就好说了,于是方继藩不带犹豫的就道:“那胡商说,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曾至不刺哇,该国与不刺哇也有交往,因而才自不刺哇国口中,得知我大明盛况,因而更为忌惮。”
“……”
不剌哇国便是非洲索马里,当初下西洋时,郑和曾抵达过那里。
弘治皇帝则是疑惑地道:“不剌哇?”
一旁的萧敬忙低声道:“奴婢在看三宝太监事迹时,听见过此名,此国国人如黑炭,其国在西洋深处。”
一下子,所有人欢欣鼓舞起来,一个个喜上眉梢。
倘若那极西之国犹如仙岛一般,缥缈无踪,大家两眼一抹黑,还真是难办。
可既然在不剌哇国有此国的消息,就好办了,当初三宝太监,不就曾去过那里吗?老祖宗们能去,我们自然也可以!
宏图大业,不,是万千,大不了到时候被拉出去揍一顿罢了。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方继藩为国为民,久经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就算是被打的自己的爹都不认得自己,那也是值得的啊。
当然……方继藩眼角余光,扫向了刘大夏。
刘大夏方才还在乐呢,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珍珠米和玉米。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自己该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称颂这件事,如此才不负自己的君子之名。
可渐渐的,他脸色越来越僵硬,尤其是当弘治皇帝要求兵部尚书马文升依三宝太监之法,制造舰船,准备进行第八次下西洋的时候,他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一种不妙的感觉。
马文升沉默了,他低垂着头,没有吭声。
殿中,也安静了下来。
弘治皇帝显然对于三宝太监下西洋时的所有资料俱都销毁并不知情,可能这件事,对于刘大夏而言,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这是他人生中最荣耀的时刻。
而作为天子,天下这么多的大事,一些兵部存档的资料被烧,算不得什么大事。
所以弘治皇帝现在正踌躇满志,他甚至在想,五年之内,朕的舰队就会抵达不剌哇国,打听到这极西之地的踪迹。
↑返回顶部↑